幼儿园开学差不多三周了,你的宝宝幼儿园生活适应了吗?每天泡在宝妈群里,听到看到的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宝宝不上学这件事情,有的妈妈还在困惑无解状态中,而有的宝宝已经杀出重围,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摆脱孩子分离焦虑的妙招。有请第一位妈妈闪亮登场(为了方便用第一人称)。
昨天晚上临睡前我问孩子明天想不想去幼儿园?没想到孩子爽快说想去。我很惊讶也很高兴。因为孩子感冒在家待了一周了,期间我会时不时的问他想不想去幼儿园,每次都说不想去。这次终于想去了,我当然高兴了。
今天早上7:30叫醒孩子,但穿好衣服后他反悔了,哭闹着说不想去幼儿园。我很诧异,但很快又冷静下来。我知道我现在如何凶他没用。就顺着他说不去就不去,那咱们出去转转,不要闷在家里,孩子还是不肯。看他这样是一时半会出不了门,我就给老师发信息说晚去会,孩子闹情绪。老师很明白,回复到了学校门口打电话就行。
瞅着他在那一直坐着,我得想办法先让他出门,就算他这会儿不想去,万一他一会又想去了呢。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宝宝,妈妈手机刚刚得到消息,一会家里停水停电,你要是待在家里水也喝不上,电视也看不了,要不咱们出去玩会儿?孩子很愿意,看到他终于动了,我麻溜的拿上书包和水壶,要带他出门。他看到我背书包又开始哭起来:“我就是不去幼儿园”,我哄着说不去不去,咱们就是出去玩。
出门就领着他往幼儿园方向走,孩子偏要去另一个方向。期间我一直忍着孩子的执拗,因为知道生气会使事情更糟糕。我又说“你看,和你一样大的小朋友都去幼儿园了,没有人陪你玩了”,再看时间已经8点20,幼儿园早餐是赶不上了,我就和孩子商量“妈妈知道有一家鸡蛋灌饼非常好吃,妈妈带你去吧?”这孩子很爽快,立马点头答应。我又领孩子吃了早餐,正好边上有摇摇车,又坐了3次摇摇车。
吃好玩好了我就说要不我们现在去幼儿园看看?孩子说好。到了幼儿园门口我一打电话他又开始拒绝,说不要去。我说那不去就不去,咱们就在这等,等哪会想去咱们再去。等得过程中,我就说“你听,小朋友们好像在做游戏,好像还挺好玩”这时孩子对我说“妈妈,你给老师打电话吧”我就等他这句话那。赶紧打电话给老师。
老师出来后抱了抱孩子说“怎么这会儿才来,老师都想你了”孩子跟着老师进幼儿园,临走还高兴的说妈妈再见,而此时已经9:40.
好有耐心的妈妈,和孩子斗智斗勇了2个小时。终于在孩子没哭没闹的情况下把孩子完美的送进了幼儿园。
没有家长的呵斥,孩子还能高兴的入园是最好的。孩子有时哭闹,表面上是分离焦虑,实际不是。有的孩子在父母的长期陪伴下安全感并不缺失,但仍然会哭闹,其实不是他离不开父母,而是感觉上失去了自由,失去了选择权。如果在父母正确引导在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选择他觉得自由的东西,觉得舒服的东西,他会很愿意去做。
就如刚才的妈妈耐心地一步步的给予孩子选择权。
养育孩子是一门技术活。为迷茫中还在为孩子不肯去幼儿园的妈妈,总结三点经验。
一、耐心
你的耐心,在正面教育里称为温柔而坚定,是孩子克服焦虑的前提,和孩子说话千万不要带责备。
看过一个视频妈妈也是发愁,入园三周了孩子还是哭着不愿意去幼儿园,每次出门妈妈就会拿着手机视频(幼儿园监控录像)开始数落孩子,“别人吃饭,你在哭,你说你哭啥子嘛?别的小朋友在玩游戏你不参加,你想干嘛?别人做在自己位置上,你一边转悠一边哭,你说你哭啥子?”只是不断数落孩子,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不参加,为什么哭?有什么委屈没有?
孩子的心里的问题解决不了,他会一直这样。妈妈严厉的呵斥只会加深孩子的恐惧。温柔而坚定的鼓励才能打开孩子的心门,让它开口告诉你,她怕什么。
二、技巧
用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引导孩子,千万不问呵斥,责骂孩子。就像这个妈妈一样,循序渐进。
女儿:“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
妈妈:“能告诉妈妈知道理由吗?要是有道理妈妈会考虑的”
女儿:…(沉默)
妈妈:“你看,你现在已经有5块全勤宝宝奖牌了,甜甜没有,因为她好几天没去。你要是能坚持得10块奖牌,妈妈会奖励一个你喜欢的小礼物”
孩子愉快地接受,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了。
正确的疏导孩子的情绪,给她一个坚强有力的信心。把话题转移到孩子感兴趣的点上,因材施教,总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宝宝的方法。
三、善于学习
好多妈妈一直在焦虑,因为在育儿过程中找不到对的方法。一直在用自己的情绪教育孩子。如果不去学习,不去找现突破口,自己一直在死胡同里打转,永远也走不出教育的盲区。
有一个妈妈,回家看到孩子孩子书包里有10块钱,就质问孩子哪来的钱。孩子说玩得好的同学放进去的。妈妈不信,打电话给同学,证实是同学放进去的。妈妈还不饶,让同学过来取(离得比较近),同学来了,也跟着一块教训。家长认为这是大事,小孩子一块玩可以,不要牵扯上钱,物这些东西。等同学走后,妈妈还是不解气,又用皮带抽孩子,爸回来又是一顿打。
其实这个妈妈打孩子打得有点莫名其妙。孩子又没偷又没说谎,家长打孩子的点在哪里?同学有可能有什么难言之隐放孩子这里保管一下,妈妈可以委婉告诉会孩子不可以替别人保管钱等珍贵的东西。真的没必要把孩子打的那么严重。
父母本身教育水平有限,教育孩子时会力不从心,没有方向感,不妨多向有经验的妈妈学习取经,扬长避短,努力做合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