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技术,体感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AR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的技术。体感技术(动作识别技术),是直接利用躯体动作、手势及语音等方式与周边装置或环境互动,缓解了用户对硬件设备的依赖,使用户能专注任务本身。

AR技术和体感技术在幼儿教育中运用的本质,在于让幼儿使用肢体动作,最自然最直接地与AR体感课程中的拟真情境和活动产生互动。虽然在实现这个目标上还存在诸多技术瓶颈,例如视觉监测或体感动作精确反馈等,离自然直接的体验还存在差异,但与传统教育技术相比,AR体感技术实现了虚拟现实中最重要的“实践参与感”,又具备了让幼儿轻松掌握的使用体验,在促进幼儿的参与感、情景感、沉浸感上有了更多突破。

1、幼儿教育中的AR体感教育的概念界定及意义

AR技术和体感技术可以应用于幼儿、小学、中学、大学和职业教育等不同阶段。出于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目前体感教育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我们立足于本土,将应用于我国幼儿教育的AR体感教育的概念定义为:AR体感教育是以体验式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三大教育理念为基础,以儿童为中心,结合儿童的动作发展规律及儿童的学习特点,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为内容核心,将体感交互技术、3D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等应用于儿童教育,实现“寓教于乐”学习过程的新型教育模式。

2、AR体感技术引入幼儿园教学应用的意义

(1)体感教育的教学设备作为新型的幼儿园教学具,为幼儿园老师及幼儿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操作方式,老师也可以利用体感设备与传统的方式或操作材料结合,开发并拓展原有的幼儿园课程。

(2)我国的体感教育课程内容都会以五大领域为依据,老师可直接用体感课程作为教学内容,进行自然、科学、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也可用作体育活动的导入环节等。体感课程的内容将文字、图片等拓展为体感互动,丰富了教学内容。

(3)体感教育方式转变了幼儿与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幼儿静坐静听,老师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幼儿通过肢体动作、手势等直接与教学内容互动,让幼儿的学习动机从消极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的自由发展和个性化教育。

(4)体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幼儿园教学环境的限制,为孩子呈现接近真实的或平时无法体验的三维拟真情境和活动,让孩子“身临其境”地获得感知与体验,有效弥补现实环境的不足,深化学习参与实践感。

3、以“恩授”AR体感教育为例介绍AR体感教育

“恩授”AR体感互动教学系统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基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为核心,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理念,融合多元智能理论进行研发,能够为幼儿园提供“AR体感课程+体感硬件设备+活动教案(教师用书)+绘本教材(幼儿用书)+电子教学资源+儿童素质评测”整体解决方案。

“恩授”AR体感互动教学系统主界面

“恩授”AR体感互动教学系统分为“主题教学”区和“自主活动”区。“主题教学”区内的AR体感课程主要供幼儿园配合活动教案(教师用书)进行教学,含有24个AR体感主题课件,按活动教案(教师用书)可进行96个主题教学活动,即小班、中班、大班每个年级每个学期共有4个月主题,每个月主题下按照五大领域发展目标制定了主题教学活动。形式上有完整的AR体感课程的体验,也有分环节AR体感课程的体验。同时,主题教学活动配备了电子教学资源,形式有电子绘本、图片、视频等。

“自主活动”区的AR体感课程共51个(包含24个主题教学课件),供幼儿园用来开展区角活动、特色活动或科学室等自主活动。教师可根据自身专业水平和实际需求,灵活安排或增加AR体感主题活动。

电子教学资源

“恩授”AR体感互动教学系统为幼儿园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指导与方向,让更多老师能够在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有条不紊地逐步尝试并探索AR体感课程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并不断创新教学的方法。

说明:本篇文章,在华南师范大学杨宁教授指导下完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