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有的甚至摆在了头等重要位置。在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宝妈宝爸就开始进行胎教,让孩子可以赢在起跑线上。
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进入小学之后难以跟上学校的学习进度,会选择“超前教育”。在孩子三岁左右,就会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小学知识的教育。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赞同“超前教育”
1.应试教育下成绩越来越重要
影视教育下的高考虽然很残酷,竞争很激烈,但是高考是最公平的考试。经历过生活磨练的家长都知道,生活的苦远比学习要苦得多。
因此,很多家长会选择好的超前教育,不让孩子的教育输在起跑线上。
2.家长对自身不满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不少家长年轻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职场苦苦挣扎,生活却依旧如一潭死水。
他们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帮助他们完成年少时未能实现的梦。他们不允许孩子有任何的落后,孩子在家长操控下,忍受着家长给予的过渡的期望,艰难地成长。
3.社会焦虑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整个社会都在贩卖焦虑。家长在被信息的裹挟下,他们很容易产生焦虑,从而产生一种攀比的心里。
家长们都争先恐后,纷纷赶趟儿似的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孩子不仅文化知识需要学好,而且家长还会给孩子报一些书法班、舞蹈班、素描班等。
超前教育危害大,将在二年级爆发,家长要注意
从前孩子上幼儿园就是好好玩,如今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强迫孩子学习知识。孩子在父母的高度压力下,逐渐失去了应有的“童年”。
教育部门对“超前教育”现象态度明确:禁止学龄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不少孩子在一年级新学期时虽然得到有效衔接的效果很好,但是其存在弊端,在孩子二年级时将会全面爆发。
第一、影响孩子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满怀憧憬,但是他们上一年级学的知识会和幼儿园学过的知识发生重叠。影响孩子对接受新知识的积极性,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不感兴趣。
第二、死记硬背的知识过多
学生通过反复的学习知识,成绩会有所上升。得到父母和家长的认可,会给孩子造成一种误区,学习只要背一背就可以。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会像机器人一样重复学习,不会灵活运用。
让幼龄儿童正确接受教育,聪明的家长这样做
首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适合的教育方式。俗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孩子的教育上也一样。很多家长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将其他家长的教育方式强行套在自己孩子身上。
孩子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可以一概而论。父母有必要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与缺点。帮助孩子改正身上的缺点,发扬优点,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给与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
其次,对孩子的心里建设进行培养。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生心理的变化。不少幼龄儿童,还会因为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新的老师同学,而感到不适应。
内心的排斥会减慢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可以提前带他参观一下小学,让孩子内心不抵触新环境的变化。
最后,家长需要改变超前教育“根深蒂固”的观念。现在的家长总是向着孩子多学习,知识就一定会有提升。但是家长没有考虑到,孩子一遍遍的学习还会让孩子对知识产生厌倦。
家长们根深蒂固的超前教育观念逼得孩子们苦不堪言。要想让孩子重获童年,健康茁壮成长,家长需要改变这种观念,帮助孩子学习,而不是强迫孩子学习。#升学
:孩子们虽然掌握的知识越早越好,但是到了二年级后,其中的弊端会全面爆发。学生的超前教育不一定对学生是有利的,家长需要明白学生自身愿意学习才是真的学习。
不合实际的培养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