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字,阅读时间约为4.5分钟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除了我们中国一直延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棍棒教育外。其实对孩子的教育除了棍棒下的,还有就是鼓励、赞赏的赏识教育。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这一点,也在转变观念,以奖励激励为主的教育也越来越多起来。孩子进步啦奖励一个玩具,有的甚至是奖励一顿大餐。
在家长奖励孩子的方法中,很多家长喜欢使用积分奖励,方便明了。美丽的粘贴、数字、小奖章等都成了家长手中的教育法宝。
前几天我去朋友家,他家墙上贴满了小星星和小月亮,还有太阳。他家大儿子自豪地告诉我,小星星代表1元、小红花代表2元、太阳代表3元。他在短短5天内干家务就挣了快30元了。我当时在想这样的积分奖励真的好吗?
有的家长还会跟我说,在幼儿园里老师也会运用这种奖励,俗称”小红花”或是“评比栏”,孩子们很喜欢,也利于老师开展工作。
于是家长在家里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红花园”。用起来以后有的家长发现好用,有的家长发现不好用。这种奖励机制到底好不好呢?
其实事情总会有两面,首先这种“积分奖励”也是有好有坏。其实他的好坏就看你如何使用,如何正确使用,如果使用得当他会激励孩子的行为和学习。
临床心理学家艾瑞卡.瑞切尔曾推荐使用“贴纸表”,他说这种方式可以解决父母常见的一些教育问题。这种方法简单明了,而且孩子主动性、积极性也会随着变高。
如果过度使用,反而会适得其反,养成孩子“回报经济”,“回报经济”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求回报,缺乏责任感。
随着这种方法的在家庭中的不断盛行,很多家长逐渐发现,孩子开始还比较听话,结果越往后家长发现的问题越多,好多家长怨声载道。
01积分奖励为何难以让孩保持积极性
首先、很多家长过度使用“积分奖励”
比如没有原则性、没有节制的发放积分。家长又缺少坚持,慢慢地孩子觉得积分来的很容易,这些都会影响积分的使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大大的削弱了孩子做事的内在动力,时间长了,孩子开始和父母讨价还价。
其次、过度使用积分奖励
孩子会做什么事情都求回报。哪怕简单的一个家务都变成了孩子“挣钱”的手段。慢慢的他会变本加厉地寻求回报,比如妈妈想让他刷碗,擦桌子。
结果他会来一句,你给我多少钱呢?听到这样话时,我们不得不惊讶,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这个“回报经济”正在侵蚀着他那幼小的心灵。
最后、造成很多孩子不喜欢帮助别人
即使帮助人也要求回报。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善良的天性被一点点的磨灭了。因为他们会认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金钱或者物质的回报。
一旦孩子陷入这样的可怕的“回报经济”,可以说这样的孩子人际关系也不会很好,因为作为这种利益之上的人是很少能交到真心的朋友的。
国产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其中有一个片段就是大头儿子因为扶起一位老爷爷后管爸爸要奖励的事情。
为什么大头儿子会这样呢,这就是因为之前大头儿子做家务有奖励,因此慢慢的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最后还好小头爸爸及时发现偏差纠正了自己的教育方向,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及时纠正,后果会怎样。
这种过份使用积分奖励,不分情况的积分奖励。如果在生活中一直贯彻下去,培养出来的孩子就会觉得什么事情都要求回报,都要有物质或者金钱交换。久而久之,孩子的责任感和价值观将会被扭曲。
多少钱捶背、多少钱倒水。简单的一个捶背、倒水都会被加上价码,亲子之间的关系是可以用钱衡量的吗?
一些本来就应该是孩子做的事情都变得用钱来衡量,亲子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交易,那孩子还谈什么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02如何用积分奖励让孩子保持主动积极性
1、从孩子内心接受的事运行积分奖励
也就是说在确立积分奖励之前,要和孩子一起协商目标,帮助孩子明确目标及达到这个目标的意义。
比如家长想用积分奖励这个方法改掉孩子挑食的习惯。就要先做好铺垫活动,搜集一些挑食坏处的视频和故事,悄无声息的把孩子引导挑食的事情上,引导孩子去正确的认识它。
引导他知道挑食的坏处及对人身体的影响,有了这些铺垫再加上和孩子共同商议的积分奖励,孩子从心底上接受了,再加上积分奖励,这种教育往往是成功的。
2、制针对某些短期想改变的想法和行为
这个奖励机制是针对孩子一些短期内的坏行为制定的。比如最近发现有的宝宝喜欢拿别人东西、有的宝宝还会坐姿站姿不规范等一些孩子的短期行为。
这种短期的坏行为,是可以通过积分奖励来改善和解决的。这个时候家长引入积分奖励,和孩子商议好积分奖励的条件和目标,孩子会很快改变的。这种短期奖励不适合长期使用,好的行为确立后重点在于日常家长的鼓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