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转折数学是一门你最容易判断失误的

这篇文章是我《三年级的选择》专题的数学超前教育篇,本文的内容对于普通学生及其父母来说要求较高,可以看看但是不建议轻易尝试。但是对于那些孩子本身对数学有兴趣且成绩还不错的学生来说,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有一定期待和比较长远的规划(比如已经考虑到了中考、高考甚至是专业方向的问题),那么建议反复看一下。

这篇文章介绍的每一个方法都是经过实践过的,且不知是小编本身实践过,也有很多朋友一起实践过。我可以确定只要父母能够用上心去帮助孩子,那么效果一定会非常显著。我不敢保证孩子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每次考试都能够考分,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说,无论孩子未来考试的时候会有多么的紧张、慌张,都不会影响他的数学成绩,因为他的实力根本不可能让他出这样的错。

另外,说明一下:

1、因为这《三年级的选择》专题本身就不适合大多数的学生,所以如果您有不同的异议甚至是反对的意见,都不要试图来说服我什么,本人不接受任何的反驳。因位:这些内容只是给有需要的人看的,而不是给大众看的。至于给大众看的,我也有些过,可以自己搜一下看看。

2、因为超前学带来的“都会了上课学什么”、“都会了上课不听”等问题,属于家庭教育的问题,这不是超前学的问题,而是孩子的性格、习惯以及态度等因素导致的,超前学会让一部分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一些,但是根源问题却不在这里。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的重要性不仅仅只是体现在了在考试中权重高的问题,而是这门课对于任何一个人各种能力的客观培养、锻炼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并且它还是诸多学科的学习基础,如果说我们把整个学习当成是盖高楼,那么数学这门课显然就是基础+结构,没错,它不仅仅知识基础,随着所学科目的增加,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领域都是离不开他的。

尽管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科、方向中它的影响会小一些,但是那也只是它的直接功能会小一些,但是它的思想却从不会缺失。

01超前学习数学理论的可行性

三年级开始课内数学的难度瞬间提高,当然,这对一直以来认真学、认真练的学生来说往往是感觉不到的,最容易感受到这种变化的情况就是那些在一二年级属于练习尤其是计算练习和应用题练习的学生。

但是反过来,对于那些成绩还不错的学生来说,除了感觉到作业量大了一些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其实当孩子有这样的反应时,就可以考虑给孩子或者增加一些拓展学习,比如做点有质量的教辅或者学学奥数,同时如果孩子愿意,那么还可以加快点课内学习的进度。

不要担心所谓“年级”、“年龄”问题,要知道孩子的课内学习的教学大纲通常大家能够见到的是为了给普通大众准备的,因为它要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适应,但是它不会给那些有着浓厚兴趣或者天赋较高的孩子提供更好地教育机会。

事实上如果有人对比过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的时候就会发现,常见的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等诸多版本的难度其实相差并不大,但是如果你看过浙教版的就会发现这个版本明显进度、难度要高上一截。

而过往我们总是容易被很多抨击奥数的言论所误导了——因为99%都是反对的声音,而正在认真学的人却往往不屑于去反驳什么的。但是我们却都是知道,几乎在我们每个人的周边都有正在学着的孩子,而且他们学习效果也是实实在在的。那些所谓的各种弊端,最起码在我们表面上看来是完全感受不到的。

数学非常适合超前学的科目。

因为它真的很“简单”——如果当你或者孩子在现在的学习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这说明什么?除了说明当下学习的内容或有可能比较难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过去的基础不够好!

事实上尽管对很多人来说,但看一本教材目录是看不太出来多大的关联,但是如果你能够耐心去看看整个小学六年(54制同理)的12本教材的目录,然后你就会发现其实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循序渐进的,只不过他们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学期罢了。

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呢?

大家可以看看“计算”,这个内容可以说是贯穿于所有年级的学习的必须内容,因为计算本身就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这是基本功。但是大家发现了没有,每一本书的计算问题其实只是出现在了最初的那几个章节。

那么有一个问题来了:如果把计算问题都摘出来编成一本独立的计算教材(都是课本内的),那么大家认为如果讲解、训练得当,孩子们还需要用那么长时间来解决计算问题吗?

事实上每一本书最前面的计算内容是给这一学期的数学学习提供工具,而整个一个学期,学生都会在刻意练习(比如纯粹的计算题)和间接练习(比如其他诸如应用题等)中得到锻炼、巩固。那么如果我们单独拿出来练习会怎样呢?

我举个我家的例子:我孩子现在是六年级,他是从幼儿园大班开始练习算术,然后一直坚持到三年级,这期间我们几乎是每天都会给孩子点计算练习题去做做,所以孩子的计算基本功、计算速度以及正确率都非常的高。而且很重要的是我们从不拘泥于同年级的计算,都是根据孩子的计算能力表现而决定是否要加快进度的,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学习、练习了很多巧算。

全套12本学而思秘籍小学数学计算专项突破+练习1一年级1-6年级全彩奥数教材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8购买已下架

上面这套书是新版本,我们当初做的是老版本的,而且这套书我给孩子买了2套,因为老版本的题量太少了,所以我就让他刷了两遍。

而等到了孩子五年级开始我们就开始做初中阶段的数学练习了,什么有理数计算、解方程、解方程组、不等式、绝对值、因式分解……到今年六年级孩子已经基本上把初中阶段的所有计算都解决了,我虽然没仔细统计过,但是保守估计+单独练习的题是最少了(即不包括做教辅之类中的计算题)。

没有任何问题,只要孩子能够理解好、掌握好前面的内容,那么面的都能够理解。

除了计算之外,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几何、数论等等问题也存在同样的道理,只要你能够很好理解、掌握前面的知识,那么学习后面的就不是问题,这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拔苗助长”的问题,如果真的有,那么只能说明两点:

1、学习者本人不顾基础急功近利;

2、说这话的人主观臆断,自己都没去学过试试。

因此,课内数学超前学习从理论上是完全站得住的。

那么从实战上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下面我来分享几点学习上的注意事实,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事项不必样样都做到,结合自己情况来适当选择即可,因为我是写经验分享和方法介绍,所以需要把各种情况都写到了,但是实际操作中因为孩子不同,所以不必拘泥方法。

02超前学习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不可忽视的自学能力培养——从课本谈起

无论你是否决定让孩子超前学习,都不要忽略孩子的自学能力培养。

这是影响孩子未来整个学业的重要问题。

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靠听课也不是靠说教就能够锻炼出来的,这种能力是必须通过不断实践摸索才能够具有的。

给孩子准备后面的课本+一套配套教辅+一套含单元和专题的试卷(普通即可)。

我个人选择的是薛金星的《教材全解》,一二三年级的时候我还给孩子买了《教材全练》,前者是以教材讲解为主练习题比较少,后者则完全相当于是一本练习册。

春季薛金星小学教材全解3三年级数学下RJ人教版淘宝旗舰店¥37.2¥47.8购买已下架

开始的时候我们是用在每个寒暑假提前预习的时候使用的,如果遇到寒假做不完的情况,那就等开学后那天时间宽裕就做做,时间紧张就不做。

但是从等孩子三年级下的时候我们就不再做全练了,而是直接以全解为主。

这不是因为我们为了进度牺牲了质量,而是因为孩子同时还上着奥数课外加我们自己有大了的练习题进行巩固,所以就不再浪费时间在这些基础题目上了。

教辅选择什么其实无所谓,现在主流的教辅有很多,内容质量都很好,我当初买过很多版本,比如《53天天练》《实验班提优训练》《教材全解读》……都非常精良,家长可以根据当地比较流行的进行选择。我是因为当时一口气把这套都买齐了而且感觉还可以就一直这么用下来了而已。

这个学习的过程可以这样安排:

1、先看课本,然后圈出重点,并且把课本中的例题以及课后题做一遍;

2、如果发现做起来没问题,那么开始看教辅;

3、完成教辅后面的习题练习;

4、父母及时批改;

5、对于有错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想不明白就回去看课本和教辅,父母可以引导鼓励孩子,但是不要轻易告诉孩子答案!

6、每个单元结束要做单元测试卷,90分以上算合格,不够的话要进行复习;

7、过程注意统计孩子易错的点,这点不强求孩子自己去完成,父母可以辅助,但是辅助的时候要让孩子看到我们在做什么,并且确保孩子能够反复复习理解;

8、错题不要轻信孩子说“会了”、“懂了”,要让孩子讲一遍;

9、某类题目如果频繁出错,需要额外找点题目给孩子单独练练,不知道怎么找的可以私信我。

10、进度可以拉长,但是每次学习时间不要间隔太久,最多2天,超过2天必须要复习一下前面的内容;

11、计算是单独练的,这里只说一次,后面都是这样的要求。

12、期中、期末学完后找试卷尤其是当地的考试卷(各种论坛都有或者找老师要)进行考核,同样90分以上算合格,但是需要查漏补缺,对问题进行分析,这事儿父母要参与。

13、寒暑假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好寒暑假,没有意外的时候每天都要坚持做这件事情。

二、考核和检验的方式

我上面其实已经说过了,但是因为这点真的是非常重要,所以还是单独在阐述一下。

不少家长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1、认为孩子“学过”就是“会了”;

2、认为孩子是天才,只要过去会的,他就会永远都会;

3、过于依赖“学”却忽略了“练”;

4、过于依赖“练”却忽略了“总结”。

这样的态度和观点会很容易导致出现父母跟孩子的各种争执,尤其是父母通过这些事情去批评孩子的时候,其实都是在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我肯定。

切记,天才是少数的,普通人是不可能做到“过目不忘”和真正意义的“举一反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遗忘但是正常的,尤其是对于超前学的孩子来说,因为极可能出现练习不够的情况使得他们过一段时间就会对某些内容变得记忆、理解模糊起来。

这方面家长可以去了解一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所以必要的考核和检验就非常重要了。

我举一个例子就行了:

某次期中考试检测你判定孩子掌握不错了,那么就放过去了,但是我建议你最长1个月之内在给孩子重新做一份期中试卷,这个时候你再看看孩子有没有出现遗忘的情况。如果有,也不要着急,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现象,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加强练习。

长期这样的引导是有利于孩子摆正学习态度的,不会因为自己学过就认为自己都会了,他们会对知识学习建立信心和“敬畏感”。

三、关于奥数

我建议凡是能够进行超前学的学生一定要“两条腿走”,一条就是课内的超前,另一条就是奥数体系学习。

不要去考虑什么要不要学的问题,浪费这时间没意义,你只需要考虑怎么学的问题即可。

我的建议有两个:

1、父母能力还可以的可以自学;

2、能力不够或者时间不够的或者希望更加系统的,那就报班,至于是网课还是线下课个人建议哪个师资更好选哪个。

如果是自学,且没有太高要求的,可以选择《举一反三》这种书籍。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一年级AB版语文数学达标测试卷练习题同步巧讲精练奥数教材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购买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我的另外一篇分享《自学奥数教材推荐以及实用学习经验分享》,这里不多说了。

总之,要坚持,这点很重要。

报班就不多说什么了。

03什么时候结束小学

进度这种事情我们不能一刀切说一定要求什么时候完成,一定要结合孩子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

我家是四年级的那个寒假结束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这里可以参考《四年级提前自学完了小学数学,接下来是选择继续学初中还是复习?》这篇文章的分析。

需要强调的是不是学完了就行了,一定要检验,考核,确保孩子掌握的没问题了之后再继续,切记不要为了速度而速度,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孩子的付出有所回报,而不是挥霍时间——不然用来做其他的事情可能受益会更大!

关于这点,父母们等孩子年级越高就会越有体会——时间都去哪了……

确认孩子掌握没问题了,那么就可以继续进行了。

我家很有意思,当年网络课程刚开始的时候每个暑假都会有活动,比如1元购课后来改成了50元购课,所以我们贪便宜,三年级、四年级都上过,但是明显孩子理解起来是有点困难的,然后就没再继续,等到了孩子四年级结束的那个暑假孩子再去学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完全适应了,无论是听课质量还是作业的完成情况都还是挺不错的。

但是跟小学阶段一样,我们同步进行着的自学训练——只不过我没再给孩子买课本,而是直接使用的教辅+习题的模式,当然,计算也是一直有做,上面也说过了。

教辅同样,因为我考虑到上学后《53》这种老师会要求,我们就没买,而是继续用的《教材全解》,习题我们用的是黄东坡的《新思维》。

新版黄东坡探究应用新思维七年级数学上下册全国通用版初中中考初一淘宝¥29.2¥39购买

这个的难度是要高于普通校内学习的,里面的题目大都是中考题、竞赛题,所以对于初学者掌握情况的考核或有可能高了点,如果发现孩子做的效果不好,建议可以换个难度低一些的。

04小结

以上的超前截止到了初中数学的学习,这个过程孩子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但是家长一定要记住这都不是孩子的错。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因为问题去责难孩子。什么是兴趣培养?任何兴趣都不会只有收获而没有失败的,但是之所以称之为是兴趣,那就是以为即便是在失败中我们依旧能够有所收获,所以我们慢慢变得不再害怕失败和挫折。

学习本身其实不仅仅只是一个知识的学习,更是品质、毅力的锻炼,都说习惯很重要、兴趣很重,但是这些事情都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才行,而绝非依靠说教就能做到的。

超前学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对自我能力认知出现偏差,对孩子的要求、期待“理所应当”地提高了起来,不是不可以,但是不要把这种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感受到压力变成负担就不好了。

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如果让孩子即便是再辛苦也愿意去做,如何让孩子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自信以及发现更多事物规律、现象才是我们教育的重心。学习是辛苦的,而不是痛苦的。这才是真正的快乐教育。

05预告

数学写完了,尽管写了+字,但是依旧发现还有很多事情没说清楚,果然偷懒想着一篇文章搞定是我太乐观了,比如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该如何解决什么的都没谈及,后面我会单独写文分析吧。

我们继续往前进行,接下来我会就语文进行介绍,但是吸取数学分析的教训,我还是准备分几个专题来讲比较好一些,比如作文、阅读理解和古文等都单独来讲会更好一些。

如果您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或者需要咨询的,都可以留言或者发私信,我看到之后一定会认真回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