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国际学校看重学生哪些能力

中科医院曝光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59.html

国际学校的入学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虽然不同的学校考科目和考试内容会有区别,共同点即入读国际学校必须要有一定的学术能力。学生不管是选择选择IB、A-Level还是其它课程体系,想要申请国外顶尖大学如美国前30、英国G5的学校,必须具备非常高的学术能力,学术能力是申请英美顶尖大学的敲门砖,从这点来看,国际学校绝不是通往名校的捷径。

这里所说的学术能力,狭义上指的是英文和数学能力。首先,学生要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具备在英语环境下生活、学习的能力。国际学校大部分课程是英文授课,且各学科内容和体制内教材知识点重合较少,除了数学跟体制内知识点有70%左右的重合度,其它如历史、化学等学科与体制内知识点的重合度都不超过50%。尤其是人文学科中有大量的专业词汇,没有一定的英语储备,很难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特别强调一点,体制内学校就读的学生,需要着重提升英文能力,这里不是要求学生一味地刷题,而是需要提升英语语言应用的能力,敢于开口表达,自信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能读懂不同题材的英语文章,也能写出行文流畅,主题明确的文章。

十年前,英语能力几乎成为了学生就读国际学校的唯一标准,只要学生英语成绩好就能读国际学校。但是现如今英语能力只是入读国际学校特别是顶尖国际学校的基本条件。从近三年上海国际学校招生情况来看,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因为数学成绩未达标没有被目标学校录取,国际学校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IB、A-Level、美高AP这三大主流国际课程中,数学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学科。以A-Level课程为例,其特点是选课灵活。很多人都听过择校讲座,嘉宾不约而同把A-Level课程贴上“扬长避短”的标签。对于那些有偏科的孩子而言,家长会认为他们的孩子适合读A-Level课程。但实际上,A-Level的“扬长避短”是有限制条件的,学生的理科得扎实,特别是数学学科一定要优秀。

国内最知名的四所A-Level学校,深国交、武外英中、光华剑桥、上海领科,数学几乎是所有学生的必选课程。这四所A-Level学校的招生考试,数学的难度远超过体制内初中学习的难度,参加过深国交、光华剑桥等学校的学生大多都会抱怨数学试卷太难,经常会碰到竞赛题或是超纲的题型。十五年前,上师大剑桥课程中心(上海领科前身)率先在上海开设A-Level课程。办学初期,学校只设有数学、物理、化学等极少数几门课程,学生没有选择性可言,几乎都是选择数、理、化三门课程参加A-Level大考,经过十五年的发展,我们惊讶地发现,领科学生A-Level阶段的选课依然围绕着数、理、化、经济等少数几门学科。

前面提到,英语是一门语言工具而非应试的手段,数学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门工具,数学能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是我们学好商科、理工科的基础。所以,不论学生选择哪一种课程体系,数学能力不能太弱。

国际学校招生跟体制内高中招生最大区别在于,国际学校是多纬度评价学生,体制内高中依然延续着“分数论成败”的招生特点。顶尖国际学校看中学生的学术能力,也非常看重学生的面试表现。现如今,进入一所顶尖国际学校的难度丝毫不亚于体制内重点高中。参加国际学校考试的学生逐渐增多,抬高了入学的竞争激烈程度,有些热门国际高中的录取率达到1:20,入学难度可见一斑。

国际学校入学考试本身也颇具难度,大部分国际学校考试没有考纲可言,复习材料又少,导致学生无从下手准备。再者,各国际学校的入学标准都不相同,笔试和面试的占比又没有量化的标准。通过笔试的学生,学校还会安排面试,多数学校采取1:1.2左右的差额面试,意味着面试环节有一定的淘汰率。

常见的面试形式有:

自我介绍;

与面试官的双向交流;

小组面试。

学生要做的就是真实地呈现自我,让面试官知道“你是谁”。面试是学校老师全方位了解学生的最好方式,在对话中老师能了解到学生思辨能力、沟通能力、领导力、组织能力。能否顺利通过面试,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学生的特质与学校的理念是否契合。

我经常会听到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比另外一个孩子优秀很多,但去参加同一所国际学校的入学考试,自己的孩子没被录取,另外一个成绩差很多的孩子却被录取,这是典型的“分数论”思维模式。大部分国际学校想招收的学生,不仅有良好的学术基础,还希望每个学生身上还具备不同的闪光点,最好是能有1-2项特长,可以是体育方面、艺术方面、学科竞赛方面、科创方面等。

多年的咨询经历中,遇到过家长各种各样的诉求,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家长让我给孩子设计一条“藤校”之路,规划每个时间段让孩子参加哪些考试。我对家长说,你们“冲藤”计划做得太晚了,应该从幼儿园就开始做。家长很赞同我的观点,表示他们周围的孩子真的有从幼儿园就踏上了“冲藤”的道路。说太晚其实是调侃,因为我从不相信进藤校的学生还需要别人给他规划方向,那条路一定是他们自己走出来的。

我拒绝了这位家长给孩子做“冲藤”计划的诉求并真诚地给了家长一条建议:尽早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把1-2项兴趣爱好逐渐发展成特长。数学家丘成桐认为:体育让人有良好的体魄,继而能让人集中精神;音乐和美术能够则冶性情。因此音乐、美术、体育对学问和人格训练至关重要,即兴趣的培养,才是决定其终身事业的关键。

从每年美国的藤校录取和英国牛剑的附加考试、面试来看,学术能力只是众多录取因素中最基本的一点,学生所展现出对某一领域狂热的兴趣爱好往往是打动学校,打动教授很重要的一点。没有人会怀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同的国际学校有不同的招生偏好,顶尖国际学校的招生真的没有规律可言吗?当然不是,不论是包玉刚、UWC、鼎石、世青这些教育理念偏西化,倡导全人教育的IB学校,通过极富感染力的办学愿景和使命吸引一批有想法、有个性的学生,还是像深国交、武外英中、光华剑桥、上海领科这些开设A-Level课程,通过笔试挑选尖子生的学校,其招生标准还是存在某些内在的规律。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曾提出著名的“冰山模型”理论,他将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显露在海平面上方的是知识和技能,这部分素质容易补齐,提升的比较快,对个体发展起到一定作用。海平面以下部分包括价值观、性格特质、动机,这些因素很难被改变,并且会对个人的行为和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学校报名时提交的自我陈述展现的是个体的差异性,笔试考察的是学生的学术能力,这两块是露在海平面以上的部分。面试则为了深挖学生内在的素质,通过价值观,自我认知,动机,综合分析学生的潜能。隐藏在海平面以下这些素质(潜能)往往连学生自己都不太清楚,而决定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高度正是这部分能力。顶尖国际学校都希望招收好学生,办学者对于“好”学生的定义会有区别,有人认为是会考试;有人认为是人格健全,兴趣广泛。我们已经习惯学霸型学生被顶尖国际学校录,觉得理所当然,但是,一所有特色的国际学校生源构成绝不应该都是只会考试的学生,哪怕这所学校开设的是A-Level课程。我常在想,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