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乡土素材,提高幼儿美术创作能力的研究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88.html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幼儿阶段是美术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每一个幼儿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1研究意义

1.1将乡土要素运用到幼儿美术教学中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对泥土、沙子、石子、树皮等乡土素材有着强烈的亲和力和好奇心是幼儿的本性,将这些资源运用到美术教学中,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一种强烈的学习动因,有了这种动因,幼儿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欲望才能进一步转化为饱满的学习热情,进而在学习中获得新知识,当取得成功、学习成绩得到肯定后,“乐学”将会进入更高层次的良性循环圈。同时,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素材,把技能学习和创造力协同发展,有助于幼儿逐步学会发现美、感悟美、鉴赏美、创造美,享受美术创作的快乐过程,陶冶审美情操,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提高。

1.2将乡土要素运用到幼儿美术教学中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要将乡土资源运用到幼儿美术教学中需要老师对乡土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课程教学需要有机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这个对资源的筛选、整理、加工、运用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也是教师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以及价值观的过程。

1.3将乡土要素运用到幼儿美术教学中有助于促进特色幼儿园建设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已经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未来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必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唯有具有特色的幼儿园才有可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结合乡土文化,将乡土资源运用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以及幼儿园文化建设,能够彰显幼儿园课程特色以及幼儿园特色文化。

2研究目标

结合《指南》的具体要求和实施建议,依据《纲要》对幼儿培养目标的规定,将美术教学的目标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幼儿发现美的兴趣,培养对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的兴趣和能力;(2)培养幼儿能够初步感受环境、生活、艺术中的美的能力;(3)通过乡土素材或美术作品,培养幼儿对美的想象能力;(4)初步培养幼儿能够运用身边的乡土素材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着色表现美的能力。

3开发乡土文化资源,合理选取特色美术素材

为了让幼儿亲身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教师们带着孩子们到周边农田、到蔺草种植地……孩子们觉得既新鲜又有趣,直观地认识和接触使许多植物的形状、特征、颜色,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走进大自然,其色彩、线条、形状、质料、声音等无处不是美。春天的野花、野草;夏天的蔬果,它们均是孩子的天然玩物。秋天的树叶、稻穗、种子、果皮;冬天的麦秆、枯枝;泥土、石头等非季节性的自然物都是让幼儿发挥创意的最好学具。

4乡土素材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草编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品,普普通通的蔺草在一双双巧手的编制下变成了精美多姿的草编艺术品。蔺草主要产于斜塘街道车坊地区,我园充分挖掘地方丰富的乡土资源,建构以“艺术草编”为亮点的文化特色课程。活动中孩子通过看、摸、编感知蔺草的外形特征,还展示各种工艺品,帮助孩子观察、认识其内部特征。同时,将教学融入自然社会实践,带幼儿去看蔺草加工坊、拍资料,了解蔺草制作如:编、缠、绕等。笔者邀请蔺草编织艺人到幼儿园,现场进行编织演示,教授幼儿进行简单的编织制作。通过编织艺人的现场展示教学,将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了整合提炼,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

又如石头这一乡土要素,石头通常是由师幼共同搜集起来,这一过程就可以培养幼儿亲近大自然,感知并发现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同时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搜集形态、色彩各异的石头,这就是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此外引导幼儿去想象自己搜集到的石头,这就是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最后,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组合、拼接石头,并对石头进行涂色,形成幼儿自己独特的作品,这一过程是对幼儿绘画、手工着色能力的培养。

5结语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用智慧让这些乡土素材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给幼儿以“活”的知识教育,提高幼儿动手、想象、绘画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