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了小学以后,孩子不爱看科普书了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nxka212/

有些家长跟我反映,孩子在学前班亲子阅读做得很好,也很喜欢阅读。但是到了小学,尤其是二三年级以后,反而不乐意看科普读物了,学习之余更爱玩手机,即便看书,也常常拿本故事书随便翻翻,而且往往同一本书反反复复读几遍,也不看家长新买的书。

偶尔班里有个喜欢读科普的孩子,别的家长都羡慕得不行。

看来大家都知道阅读科普读物的重要性了。

科普类的书,和故事书最大的区别,是它的逻辑性更强,知识点更密集,而故事书,好吧,故事书大多没什么知识点。

基本上孩子在求学期间,一直要跟科普类的书相爱相杀。某种程度上说,数学书、物理书、化学书统统都是科普书。如果读科普书没有感觉,那将来学理科就不如经常读科普的小孩子有优势了。

所以如果可能地话,还是要让娃把科普书读起来。

孩子不爱读文字多,又知识密集的科普书,也很好理解。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都很重,再加上各种诸如钢琴,围棋之类的才艺要学,多出来那么一星半点时间,孩子只想好好放松放松。读故事书不费脑,孩子当然愿意读故事书了。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孩子年龄越大,科普书就变得越来越“不好玩”了。我家娃小的时候,我推荐过很多科普书,每一本都非常有趣,非常吸引孩子。

比如低幼宝宝读的《水先生的奇妙之旅》,幼儿园小朋友读的《神奇校车》、《神奇图书馆》等等,再之后的科普读物就变得没那么有趣了。

就拿百科类的杠把子dk系列来说吧,娃读着读着能读睡着了。主要那个书字又多又小,书又太大,不好拿。所以孩子就越来越不待见科普书了。

我就一直纳闷,现在好像整个社会都喜欢把小学生看成小大人,学习要加码,才艺要加码,阅读的书也要加码。大家都忘记了,孩子毕竟是孩子,哪怕6岁、7岁、8岁、9岁、10岁,他们都还是孩子。可是现在都很少见家长给孩子买玩具,家长们要么买教辅,要么报班,玩具基本仅限于乐高。

儿童读物也是一样。幼儿园的读物要多好玩有多好玩,有立体书,拉拉书,地板书,各种机关书。而到了小学,不但书上那些好玩的小机关消失的无影无踪,就连图片都吝啬多放。

这也难怪出版社,他们也要迎合家长,很多家长一看到“花里胡哨”的书,就开始排斥,觉得这些东西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读书就读书,整这些没用的玩意干嘛?甚至有家长给孩子选书是先看字数的,字数越多就买的越值。

还别不信,我真的见识过有家长专门统计孩子每年读了多少字的。人家就是把书背后的字数统计加在一起得出的。

读书太功利了,难怪孩子不爱读那些大部头,他很可能阅读能力没有问题,但是就是那些书没有兴趣。别说孩子了,就是家长,玩游戏的时候,不也喜欢挑画面漂亮精致的,不喜欢玩画质很渣的游戏吗?

所以家长在给小学的孩子选书的时候,还是要兼顾一点趣味性,才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毕竟上学都那么辛苦了,如果看的书还跟教材一样,也未免太难为孩子了。尤其是科普读物,如果孩子目前比较排斥科普类书籍,家长更要精心挑选有趣又吸睛的书给孩子。

最近看到一本很有意思的科普书,拿到手,孩子就表示很喜欢。

这本书光听名字就很浪漫,叫做《到有繁星的地方去》。是由中国运载火箭领域著名科学家杨毅强寄语,中科宇航火箭模态试验场,火箭总体设计师杨浩亮联合儿童科普作家顾璐琰编写给孩子们的书。

杨毅强是我国第一款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的总指挥。也可以说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领军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中国能出一个马斯克那样的人,让中国的航天事业从军用转向民用和商用等应用更加广泛的领域。

于是《到有繁星的地方去》就这样诞生了。火箭设计师们殷切地希望这些小读者里面,能出几个人才,投入到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中去,让中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一直保持领先。

这本书的编写是极为用心的。据说杨浩亮在编这本书的时候就提了两个要求:第一、要够好玩,够有趣,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孩子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