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经验在主客交互中显山露水中国教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t3ceu27.html

幼儿园中经常进行的项目活动,强调儿童主动经历、亲身体验、情感参与的内涵。这样的作法有何理论依据?如何据此科学设计幼儿园项目活动,驱动儿童经验螺旋生长?

经验获得是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方式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是一个包罗万象,与生活、历史、文化等具有同样意义的词。经验并不是主体的主观臆想,也不被客体直接呈现,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交互作用中显山露水。儿童的经验获得同样遵循这一过程,且这一过程也正是儿童成长与发展的方式。

历史地看,在何为经验上,西方存在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经验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一切观念都从经验的认识中抽象概括而来,经验是人的一切认识的唯一来源。这里的经验更多指感觉经验,人们从感觉经验开始,在此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进而形成理性经验。

二是理性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理性是知识的主要来源,知识只是间接地与感觉经验相联系。

三是杜威自然主义经验哲学的观点。在对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批判和折中后,他认为,经验既包括人们所做的、所遭遇的事情,也包括人们怎样做和怎样获得结果。也就是说,经验既不是主体臆想的,也不是从客体生发的,而是个体在已有经验基础上,通过与周围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渐建构、生成的结果,是一个自然的“有中生有”的过程。

理性主义贬低经历而重视理性,经验主义则强调感官而忽视主体。但经验不是主体脱离客观世界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客观世界直接呈现出来的,而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显现出来,它自然而然地带有主体的主观感受和情感参与,又揭示着部分的客观事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可见,经验的获得过程既包括了符号化的知识经验,也包括了获得经验的方式方法以及蕴含在经验背后需要深入体悟的品格。

儿童的经验获得包含内在和外在两个过程,内在过程主要指通过儿童的经历、体验和情感参与来获得;外在过程则是儿童在已有经验基础上,通过与周围情境积极互动而扩展已有经验,或让已有经验与其他经验建立联结而形成的螺旋结构。

儿童经验获得的外在过程可以这样来阐述:儿童根据原有经验,从环境中选择某些对象作为其交互作用的客体,原有经验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扩展,或与其他各类经验形成联结而成为不断螺旋上升的经验发展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已有经验是儿童经验生成的基础,互动性环境是儿童经验生成的必要条件和资源,互动性他人是儿童经验生成的助力,总结与分享是儿童经验生成的土壤。

让幼儿在情境中建构个人经验体系

从儿童经验获得的视角来看,幼儿园项目活动强调儿童主动经历、亲身体验、情感参与的内涵及其“启动—探究—结束”三阶段的形式,正是儿童经验获得内在与外在过程的具体化与形象化。

综合意大利瑞吉欧·艾米莉亚的幼儿教育经验、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对项目活动的定义以及美国学者丽莲·凯兹的系统化推广,项目活动是一种创建互动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建构个人经验体系的方法。其中儿童的主体地位异常凸显,儿童在项目探究过程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成果的总结与分享等都是其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