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信息技术能否真真正正促进有效教学,是这样看的,不可否认,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给幼儿园或者是小学的教育教学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但是,凡事就怕走极端,信息技术的多元化、网络、智能化的发展,让有的课堂纯粹让信息化技术手段给全面覆盖了,没有了教师和学生那种原汁原味的互动了,就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学生的课堂可以不用人来执教,或者说是不用教师来执教。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然后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写作业练习。而“翻转课堂、微课、慕课”(MOOC)”这三类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恰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幼儿园举例,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教师制作微课更多一些。如果信息技术能和教育教学能够深度融合,那么,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则是课堂表面热闹非常,实际上孩子什么都没有学到。
从幼儿园的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来看,多媒体信息技术如果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进行科学地应用,就可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更为小朋友们所喜欢,其益处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应用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把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教学活动当中,可激发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因为信息技术的使用是让小朋友们直接通过耳朵去听、眼睛去看,来进行感官上的多功能发现。他们思维方式是形象、直观的,会更为喜欢信息技术的使用,例如:绘本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的教学课件,里面一个个色彩鲜艳、卡通逼真的人物形象,和动听的画外音,会比教师单纯的讲故事配以图片,更为吸引孩子,因为课件是动态的,有变化的,更为符合小朋友心理认知需求。
信息技术应用能解决教学目标的重难点
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让小朋友们在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重难点。例如科学活动《认识图形宝宝》中,重难点的突破,采用PPT和动画的课件使用,加大幼儿的动手操作活动,通过对于不同图形宝宝的区别分类,进一步掌握对于基本图形的认知。在课后的实践操作中,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加深对于不同图形的理解。
信息技术应用能成为家园沟通的手段
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熟练地使用教学白板、电脑、幻灯片播放仪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器材,还要熟练地掌握微课及视频的制作,有条件的幼儿园可成立本园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便于本园教师进行相互的学习和借鉴,从家园沟通的角度,教师也可将学习内容,根据小朋友的实际情况,录制相关的微课内容,上传至班级群,让家长了解班级的教学活动。例如:班级需要家长与幼儿一同制作的亲子手工作品,教师可录制小视频,讲解手工的方法,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或者是亲子游戏活动、亲子操等内容,都可录制,分享给家长。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要科学、合理地与教学有机融合,要符合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认知特点,作为幼儿教师更要提高自己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水平,让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能够更加丰富多彩、与时俱进。如果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与教育教学有效地深度融合,则会产生负面的作用表现以下几个方
教师备课不认真,随便从网上下载课件,省时省力,把教学上使用课件,作为衡量自己授课是否“与时俱进”的标准,课件用的花样翻出,而忽略了备课的本身。不是所有课堂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有使用好了,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话,那么产生就是画蛇添足的效果。
不要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课堂上,没有了师生之间的和谐、有效互动,一节课下来,展示的全是PPT、视频、投影仪、动画课件、图形、声音等于一体,让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教师过度的使用信息技术,学生过度的依赖于电脑、电视显示屏、平板等电子产品,长久下去,对于学生的视力本身也是一个危害,孩子在学校每天都盯着电子白板,回家盯着书本,根本没有给眼睛休息的时间,视力怎么会不下降呢?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一节完全没有使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不一定就比整节课全是信息技术的课教学效果差,我们重点看的是孩子在这节课中,学到了多少,发展了多少,提升了多少,而不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把我们的教师都培养成为“电脑高手、制作高手”,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一些老师错误地认为一节课中弄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信息技术应用,就是一节好课了,这是不对的,不能本末倒置高估其教育性,老师和学生的师生互动还是要成为主流,不能让机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