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上幼儿园不哭不闹,每天开开心心,

每年的9月被称为哭月,是因为新升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因为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会哭闹。离开妈妈哭,在幼儿园里哭,适应性差的孩子,9月一个月都是阴天。

其实,刚开始一两个星期,孩子们不适应是正常的,毕竟新的生活环境和方式改变了,需要适应的时间。但是如果孩子上学哭闹的情绪前两个星期没有好转,并且有更严重的趋势,做父母的要留心了。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也要卸下心理包袱。毕竟孩子上学父母也担心,如果他们一直哭闹,我们的心里负担可想而知。

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几天就适应学校了,有的孩子适要哭一个月甚至更久呢,家有适应性差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呢?

其实,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有3点要做好。

第一,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知道,上学只是暂时离开妈妈去幼儿园,下午还会见到妈妈。这一点妈妈要做好,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好,然后按时接送孩子。

第二点,让孩子知道在幼儿园里要做什么、会做什么,就像我们新的一份工作,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

第三点,努力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故事,孩子喜欢哪个小朋友、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做什么活动,又发生了什么高兴或者不高兴的事情。让孩子快乐和伤心的情绪有分享和发泄的地方。

如果能做好这3点,大部分孩子都能快速适应幼儿园,这是因为我们帮助孩子整合了大脑,让孩子成为这没有情绪负担、自我感觉更好、更快乐幸福的孩子。而这一切都源于大脑的整合。

大脑需要整合以及整合的意义

我们来说说大脑结构上的特点。我们的大脑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的职责也各不相同。比如左脑热爱并且渴望秩序、是逻辑的、求实的、语言的和线性的。而右脑是全面的,非语言的,他发送并接收面部表情。

纵向来说我们的大脑还可以分为上层大脑(大脑皮层极其各个部分构成)和下层大脑(包括脑干和边缘区域,位于较低的部分,从脖子的上端到鼻梁的位置)。下层大脑相对更为原始负责人体基本功能,与生俱来的反应和冲动,以及强烈的情感。而上层进化的程度更高,控制着一些重要的高级分析思维功能。内容总结自《全脑教养法》。

大脑结构的特点告诉我们,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去整合我们的大脑,让它们协调运作。比如情绪难以控制要大发雷霆的时候,右脑占据上风,我们要适时的调动左脑去压制一下。再比如,下层大脑冲动想要暴力解决问题的时候,上层大脑的理智要来制止一下。

其次,大脑还有一个更让父母惊喜的特点,那就是大脑的可塑性。也就是说,大脑是“柔软”的,我们可以人为的去塑造它。发展心理学多个领域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我们周围发生的一切,包括听的音乐,爱的人,读的书,接受的训练,感受的情绪,都深深的影响着大脑的发展。

大脑的可塑性告诉我们,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去影响孩子的大脑,并且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会影响大脑发育的方式。

孩子的大脑缺乏整合的时候,表现是很明显的,情绪让他们负重不堪、暴躁、哭闹,甚至攻击他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学会整合自己的大脑。

帮助孩子整合大脑的方式

我们们成人之所以能够更好的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除了年龄让大脑更成熟之外,还有经验的总结,以及生活中学习的技巧。而孩子该怎么办呢?她们真的需要父母的帮助。

方式:让孩子复述发生的事情

朋友家老大上幼儿园的时候,他们做了各种充分的准备,在孩子上了大半年的时候,有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孩子就是不去上学了。孩子每天早上哭,下午放学也闷闷不乐,但是老师和家长就是找不出原因。过了好长时间,朋友问孩子为什么最近没有提起他的好朋友米多,孩子说米多不见了,后来问了老师才知道米多转园了。

米多转园的时间正好和孩子不愿意去上学的时间一致。也就是说孩子因为自己好朋友的离开感到伤心而不愿意上学。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吧,好朋友转学了、和好朋友闹别扭了,那是多么伤心无助的事情。

有的父母知道孩子因为朋友转园了伤心,就不再提及孩子的朋友,好让孩子快点忘记这件事,时间长了就好了,其实不然。现在我们能够理解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缘分再相遇、分开都是暂时的大道理,但是孩子不明白。

我们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去面对朋友转园的事情以及处理好朋友转园带来的情绪。比如孩子的好朋友米多转园了,当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后要和孩子讨论这件事情。孩子说米多今天没来上学,我们要告诉他,以后米多都不会来了。但是他们的家还在那个地方,我们可以去家里找他玩,你们不在一个地方上学了,但是放假或者双休的时候你们还可以一起玩。

孩子知道转园只是不在一个地方上学,但是以后还可以见面,化解了以后见不到的恐惧,继续过平静的生活。

通过和孩子一起复述发生的事情,让孩子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才知道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件事情,同时处理了自己的情绪。这样看似简单的做法,其实是帮助孩子整合了大脑。

和孩子一遍遍的复述发生的事情,化解了他们右脑的恐惧和痛苦,使他们摆脱情绪的控制。同时,这样做也让孩子们的左脑提取事情的细节和逻辑,左脑得到了发展。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是通过一套书和孩子复述学校的事情,帮助孩子整合大脑,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

《幼儿园我来了》包括6本书。

《幼儿园我来了》,小猴子初到幼儿园,参观了幼儿园的休息室、操场和教室,本书能激发孩子对幼儿园的好奇心。

《幼儿园里朋友多》,小刺猬适应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交到很多朋友的故事。

《我不和妈妈分离》,像更多小朋友一样,小狗刚开始上幼儿园会想念妈妈,老师通过开导和我游戏让伤心的小狗狗笑起来。

《幼儿园真好玩》,玩游戏、唱歌、跳舞,幼儿园里活动多多,比想象的好玩。

《小朋友很友好》,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很友好,要放下戒备和小朋友们玩。

《我们和好吧》,和小朋友闹矛盾了怎么办,我们和好吧。

6本书6个主题,充分帮小朋友们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对于0~2岁的小朋友来说,可以加深小朋友对幼儿园的了解和印象,知道幼儿园是做什么的,不害怕上幼儿园。

对于2~6岁的小朋友,妈妈们可以在孩子上幼儿园回来的晚上,一起读这套书,让孩子复述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不良情绪,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幼儿园。

通过读书里面的内容,引申到孩子幼儿园的生活,了解孩子在意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别再说你家孩子上学回来,不告诉你吃了什么、学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很多时候他们不会主动告诉你,但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场景再现,即了解了孩子的生活,也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孩子没有负担没有情绪才会高高兴兴地去上学,父母才会放心工作。0~6岁的孩子都适合看,早晚都要入手,不去早点下手早点学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