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前,张以庆导演曾拍摄纪录片《幼儿园》,将镜头对准国内一所寄宿制幼儿园,用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捕捉着园内发生的一个个学习和生活片段。许多家长看后泪目,因为从片中孩子们的眼睛里,读出了“孤独和自我守望”;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我们的孩子甚至是我们自己”的影子。
又到入学报名季,小到幼儿园大到初高中,读哪所学校,要不要寄宿,又成为这届家长面临的选择。此时再回看这部曾获大奖的经典记录片,仍感心酸。
▲《幼儿园》片中孩子对回家的渴望
▲《幼儿园》片中孩子对家人的期盼
①
寄宿生活对孩子的
“利”与“害”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长有着强烈的意愿,要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适当的寄宿生活的确可以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利”:
▲我的小儿子第一次参加寄宿夏令营是8岁,自己背琴推行李
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促进同伴之间的交往
发展自控能力
正因为此,西方学校或机构也会经常组织适合八九岁以上孩子参加的夏令营、冬令营。孩子们离家两三个星期,尝试适应集体生活。
这些年幼孩子参与的寄宿制活动,时间必须是是短期的、有限度的。我不赞同12岁以下的孩子就读长时间、学期制的寄宿学校,因为会给孩子的身心发育带来许多的“害”。
▲《幼儿园》片中孩子在接受采访,思考“爱”是什么
1.情感的疏离导致孩子家庭观念淡薄
孩子幼年即离家读寄宿学校,而如果家长又不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这种疏离感日积月累,会变成彼此之间严重的隔阂。
▲《幼儿园》片中孩子在接受采访,诉说“恨”
2.隐匿的心理创伤可能影响一生
寄宿给年幼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睡眠质量可能变差;可能更多地观察到别人被欺负,也有可能被人欺负;情感压抑的风险相对提高。这些会影响孩子的健康,甚至一生的命运。
②
怎么办
那还要不要寄宿了
不可否认,许多家长让孩子从小就开始寄宿,有着自己的“规划”,但我仍建议家长反复斟酌后再做决定。
为了重点学校可能带来的"大好前途"让幼龄孩子寄宿,不值得
为了避免大宝二宝相争让幼龄孩子寄宿,不值得
为了躲避祖辈干预育儿让幼龄孩子寄宿,不值得
为了拼事业改善家庭环境让幼龄孩子寄宿,不值得
▲有些寄宿制幼儿园里,男孩女孩们在一起,很难建立对错、边界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
如果真的为了孩子好,那就尽量克服困难一家“抱团”过日子!如果有着不得已的苦衷还是想让孩子寄宿,也请父母从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看年龄
6岁以下的学龄前幼儿:
寄宿实在不合适幼龄孩子,原则上不应该让孩子在这个年龄离开父母和原生家庭,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的成长更重要、更急迫。
6岁以上的小学生:
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如此时不得已去寄宿,那么应该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这个年龄段应该没有太多孩子愿意"离家出走"的。
12岁以上的初中生:
如果考虑寄宿制学校,要综合学校和孩子的个人能力进行多方衡量。
看学校
在选定寄宿学校前,家长要对学校进行评估,包括办学思想、学习和吃住环境、教师素质、学生素质、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考察,是否存在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
看能力
如果你打定主意认为孩子必须送寄宿学校,请从以下几点来给孩子的能力做个评估:
1.孩子独立能力如何?
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还没准备好走入集体生活。
2.孩子与他人沟通能力如何?
如孩子内向、不自信、回避团体活动,那么暂时还不合适寄宿,需要等待时机成熟。
3.孩子自我约束力能力如何?
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孩子去了寄宿学校,会较难有出色的表现和进步。
4.孩子与父母间的关系如何?
没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孩子不应该离开家庭,否则亲子关系更差,沟通不利,从长远发展来看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如果以上这4点孩子都没做到,请家长别急着把孩子送出去,这犹如把不会游泳的孩子往水里推,欲速则不达,还会害了孩子。
③
"男孩子更易适应"
欺骗了多少家长
家长的错误观念里,觉得自己家是男孩子,适合寄宿。其实并不然。许多寄宿学校老师发现,男孩比女孩在新环境下更容易哭闹和不适应。这可能与男孩的身心发育相对慢一些,自我控制能力较低一些,以及在家庭中往往更受祖辈、父母宠爱有关,因此依赖性往往更强于女孩。
▲曾经的亲子真人秀《一年级》中,学生李昊煜开学时和妈妈难分难舍,以及哭喊得“这是我妈妈缝的,没有它我可怎么活”、“如果我心碎了要怎么办呢”,都体现了他的不适应性及安全感缺失。
妈妈爱得细腻,爸爸爱得粗犷,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离家寄宿,尤其在园所多为女老师的环境下,没有爸爸做榜样,部分男孩容易对男人这个身份没什么认同感,性格会越来越弱。只有孩子与爸爸共度的时光越长,表现得就越勇敢和自信。
亲测贴士
一旦选定寄宿学校之后做什么?
1.提前培养孩子各种能力,包括自理、社交、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等。
2.暑假可以先让孩子参加短期夏令营,为入学后的寄宿做演练。
3.入学后,家长在周末一定要给予孩子高质量陪伴,加强亲子沟通。
4.家长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与学校相互配合,增加与孩子接触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