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不得开始学前班,游戏化教学更适合儿

4月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意见有两项主要内容:(1)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

(2)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

作为2个孩子的家长,我既是游戏化教学的间接受益者(直接受益者是我女儿和儿子),也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见证者。所以,我一直支持和赞成幼儿园推广游戏化教学。

在这里,我想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经验,结合国际,国内的学前教育一些研究和实验,谈一下自己对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的几个观点,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遵循科学,寓教于乐

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四季当中有万物生长的规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我们也知道,植物的生长流程是: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操之过急就是“拔苗助长”。人的生长周期是: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老年期,急于求成就会“欲速不达”,甚至“适得其反”。

心理专家和教育专家一致认为,儿童期的生理、心理发育很快,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学前教育一定要循序渐进。6岁之前,儿童是好奇心和创造性最强的阶段,必须要根据遵循科学,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切忌过早给孩子灌输知识。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国内和国外大量的儿童教育研究和儿童教育实践证明,游戏是幼儿发自内心需要的,自发的行为,幼儿通过游戏可以获得快乐,获得满足。同时,幼儿可以通过游戏逐渐认识自我,学习沟通和表达,学会分享与协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比欧美发达国家晚了好些年。因此,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已经验证过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他们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我们要虚心学习,他们走过的一些弯路,我们要巧妙地避开。

CCTV资深纪录片导演朱春光拍摄过一部纪录片《德国“制造”的孩子》,纪录片里面介绍,德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与方案一般是幼儿园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自主决定的,多以游戏形式的项目为主。德国的幼教工作者认为,对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玩,通过玩来教他们,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和帮助者,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天性。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PeterGray曾在《今日心理学》上发表过一篇名为《早期教育带来长期伤害》的文章。在文章里,列举了美国的一次教育实验:名非裔美国孩子被随机分配到两所不同风格的幼儿园,其中一所是”学术型“的,另外一所是”游戏型“的。

经过连续多年的观察,那些入读“学术型”幼儿园的孩子,在小学3年级之前是有较明显的优势,但优势到了4年级就消失了,到了5、6年级之后,反而落后了。而那些入读“游戏型”幼儿园的孩子,在小学4年级之后优势逐渐呈现出来,特别是中学和大学之后,他们综合素质的优势更加明显。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德国和美国的学前教育的实验与实践已经证明,在幼儿园阶段实行超前教学所获得的优势是短暂的。采取游戏化教学,体验式学习则是科学的,对孩子长期的发展有利的,希望广大幼教工作者和年轻的家长们借鉴。

科技赋能,探索实践

其实,早在几年前教育部门就开始禁止幼儿园教授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的幼儿园已经开始全面开展游戏化教学。

同时,一些先知先觉的教育软硬件企业已经开始运用AI、物联网、AR、体感等创新技术,研发出沉浸式、体验式的教育游戏,为孩子提供寓教于乐,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

02:21

广州一些幼儿园开始采用AR和体感教育游戏进行安全知识和科普知识的教育。从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专注的神情,以及响亮笑声,可以看出孩子们是发自内心的快乐。

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亚洲幼教年会上,一些信息化、智能化的学期教育装备纷纷亮相,获得不少好评。业界人士分析,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学前教育装备也会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普及,通过科技的赋能,全面提升我国的学前教育水平。

小结

我的女儿今年读四年级,她3岁读幼儿园的时候,我特地为她选了一家以运动为特色,不教授小学课程的幼儿园。在幼儿园3年时间里,我除了给她报读美术兴趣班之外,没有给她报过其它学科知识培训班。

日常生活中,我也不会教女儿写字和数数,我更多的是带她到户外去运动,陪她一起到看有趣的绘本,陪她玩一下积木游戏,看一些有益的动画片。在暑假和寒假的时候,我会安排她到乡下的奶奶家里住一段时间,有时候还会到田地里参加适当的劳动。

女儿上了小学之后,我继续给她报了美术兴趣班。至于学科知识培训班,还是一个也没有报。到目前为止,女儿每次期末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都是90分以上,事实证明我当初选择幼儿园是正确的。

最后总结一下,关于学前教育,我的核心理念是:注重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格,不提前教授具体的学科知识。

这个理念已经在我10岁的女儿身上得到验证。目前,这个教育理念正在我4岁的儿子身上进行验证,我坚信结果一样是正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