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4岁多的女儿诗诗非常喜欢上幼儿园,今年开学已经是中班,妈妈每次送她去幼儿园从来不哭闹,她喜欢幼儿园的活动,喜欢同学和老师。上周诗诗在学校咳嗽发烧了,老师打电话让妈妈把她接回家照顾。
病好了之后,妈妈要送她去上学的时候,诗诗开始哭闹,以后的每天早上都在哭闹和反抗。离幼儿园还有一段距离,她就开始挨着妈妈走,极不情愿的挪动身体,到了幼儿园门口,她抓着妈妈手臂,挂在妈妈的腿上,一步都不愿意走了。妈妈只好拖着她挪到教室,当妈妈终于把孩子送到教室离开的时候,她听到了女儿声嘶力竭的哭喊:“妈妈,你走了我会死掉的。”
这是很常见的幼儿分离焦虑,可是妈妈想不通,在此之前女儿非常喜欢学校,为什么生了一场病女儿就出现了这么极端恐惧的情绪?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果妈妈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就会明白孩子之所以出现这些“反常”的行为,是因为左脑和右脑还没有整合好,所以没办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左右脑有各自独特的“个性”
我们知道,大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在解剖学上是分离的,在功能上也是不同的。大脑影响我们的方式有“左脑模式”和“右脑模式”。
左脑热爱逻辑,渴望秩序,语言就属于逻辑;右脑是全面的,非语言的,发送并接收信号,这些信号包括:表情、语气、眼神等身体语言。右脑不关心秩序,它只在乎这个经历的感受和情绪。我们常说的“发自内心的感受”,就是来源于右脑。
3岁以前的孩子还没有掌握语言,无法用逻辑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右脑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他们真性情,活在当下,他们会毫无顾忌的做一些事情。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去幼儿园迟到后他们丝毫没有内疚感,因为逻辑、责任、时间观念这些对他们来说还不存在。
妈妈:“我们走的慢一点,妈妈肚子疼。”孩子:“你为什么肚子疼?”妈妈:“妈妈吃了冰的东西。”孩子:“冰的东西,为什么会让人肚子疼?”
当一个孩子像这样开始不停的问为什么的时候,她的左脑已经开始起作用了,因为左脑想知道事件的因果关系,并想用语言把其中的逻辑表达清楚。
为什么要整合左右脑?
胼胝体纤维束沿着大脑中枢连接着左脑和右脑,左右脑的协同运作非常重要,左右脑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默契配合,孩子就有能力同时正视自己的情绪和逻辑,从而很好的平衡两者。也可以执行更困难的任务,达成更复杂的目标。
当大脑只能从一侧来获取经验时,就会出现问题。《全脑教养法》一书中这样举例:只用左脑或者只用右脑,就像用一只胳膊游泳——一只胳膊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两只胳膊一起用,不是更能直达目标、更加容易成功吗?
如果我们希望生活更有意义,情绪是不可或缺的,但我们肯定不希望被情绪所控制,如果我们被右脑所主导忽略左脑的逻辑,就会淹没在自身感觉中,情感泛滥。同样,我们也不希望只被左脑控制,从逻辑语言中把感受分离出来,这样的话,我们就会生活在情感的荒漠。
曾经有个同学情绪不好,别人和他开玩笑想让他开心起来,却引起了他的愤怒。因为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他的左脑识别的是你说的字面意思,右脑此时正在消极怠工,不会注意到你开玩笑的语气和表情。这就是依赖左脑的危险:我们会变得刻板,缺乏结合背景理解事件的能力。
正如文章开头,妈妈把诗诗送去学校时,她被吓坏了。这时候她的行为只靠右脑控制,妈妈目睹了诗诗的情感泛滥,诗诗情绪化的右脑并没有和她逻辑化的左脑协作。
复述故事帮助孩子整合左右脑?
当强烈的情绪和感觉充斥着孩子的右脑,这种情况下父母的责任就是引导孩子让左脑运转起来,好让孩子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丹尼尔.西格尔,融合了心理学和脑科学信奉大脑的“整合是王道”,而提高孩子大脑整合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帮助他复述带来恐惧和痛苦的经历。
首先,用右脑和孩子建立连接。晚上,6岁的儿子刚回到房间睡觉就又出现在客厅,他很烦躁:“睡前,你从来没有给我说过晚安!”妈妈感到很惊讶,解释说:“之前我不知道你想让我说晚安。”儿子回应了一连串的抱怨:“你就没关心过我!我讨厌写作业!离我的生日怎么还有那么久!我真的要疯了!”
这些话我们看来没有丝毫逻辑,但很眼熟,好像父母都会经历这样的状况。我们可以分析出,孩子的右脑情绪正在剧烈的波动,而且缺乏左脑逻辑的平衡。这样的情况如果父母争辩或者和孩子错误的逻辑较劲,只是徒劳,因为他负责逻辑的左脑此刻已经熄火。
此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与他的右脑联结,用右脑来倾听孩子说的话并安慰他,最大程度的减小冲突。妈妈具体怎么做呢:妈妈走到儿子身边,蹲在孩子面前抚摸孩子的后背,用安慰的语气说:“你有时候很难过,对不对?但你知道,妈妈永远不会忽略你,你对我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儿子解释说:作业占用了自己太多时间,而弟弟得到了妈妈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