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萌文化缺乏安全感一起去萌吧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你喜欢“萌物”吗?

肉嘟嘟的小朋友,呆萌的喵星人、汪星人,简单直接的形象,是否让你很容易想起小时候的模样?

当杰夫昆斯、KAWS、奈良美智的作品卖出天价,到衍生品商店,萌物一定会占一席之地。你就会发觉,这是当代艺术当中的一种不可小觑的力量。“萌物”可以刺激快乐中枢,让人的心变得柔软、快乐。看到天真无邪、胖乎乎的婴孩时,总是忍不住微笑和亲吻。有实验表明,看见萌萌的脸蛋能够提高注意力,提升精细运动的技巧。

杰夫昆斯作品

“萌”迎合了人们抗拒衰老、追求纯真的心理。如今的孩子打小就在幼儿园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开始了激烈的竞争,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很少有人真正享受过轻松与纯真。就这样,“萌”让人们重拾童真,即便是年迈的老人也愿意通过扮年轻、自拍、“装萌”等方式重新感受年轻。萌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当代艺术中的萌,其实就是一面内心的镜子,它照射出来的,是一种追求纯真、平等的本真心性。

“萌”的内涵之一:

亲切、平等、换位思考、穿透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隔阂

美国画家RenéeFrench作品中“Q版”的动物与怪物们虽然都有着可爱的外表与单纯善良的眼神,但在可爱的外皮下常常隐藏着恐怖、诡异、神经质的背景与内涵。

French的作品常被人用天才、禀赋异常、别出心裁等词语来形容,不仅称赞她高超的绘画技巧,更是赞美她层出不穷、超人一般的想象力,以及所创作故事对人性深刻的探索。

它的作品把动物赋予人的属性,让动物和人平等的对话,这能够让画对面的你放下僵硬的成人面具,去掉等级、专业门坎等带来的隔阂,重拾童真与率性,找回迷失的自我。

结合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急时刻,人们确实很容易想起这种平等带来的美好,毕竟平等是人的初心,对于大众而言,避免不了相由心生的规律,你在画面中看到的忧郁,恰恰是艺术家本人的忧郁。这也是解释艺术能够通过萌使人找回自己本心的地方。

来自英国的艺术家PaulBarnes,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小与萌,画平均尺寸只有20cmx30cm,描绘了一个安详宁静的童话世界,各种小动物在森林中愉快的生活在一起。其中的安逸、静谧与平等,也会使人忘却是非。

不仅动物如此,人也是一样。在你看到泪眼欲滴的阮玲玉、自杀的罗密欧、抱着猪的女孩的时候,抛去经验和阅历,以及是非功过评述的先入为主,你通常被那些故事感动。

艺术家也是普通人,只不过刘野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的变化,有一种天然的回避能力。他躲在画面中孩子的眼睛里创作,自己跟自己狂欢。当适合这种创作心理的卡通式形象产生之后,就成了刘野几乎全部的绘画语言。

刘野作品《阮玲玉》刘野作品《齐白石知道蒙德里安》

年,刘野的作品《齐白石知道蒙德里安》拍出了万的高价,短短三年后,《剑》又以万港币刷新了他的单件拍卖纪录。 

刘野作品《剑》

刘野一次又一次用他标志性的童话风格,将人们带入了隐秘而感性的想象世界。喜欢他作品的人都觉得,“萌”是可以拉近距离,去掉等级的。

“萌”的内涵之二:治愈系

“萌”是一种超越性别、超越年龄、超越物种的可爱力量,它重塑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拓宽了信息交流的尺度。

“萌”也是一种“实力”,人们在遭遇尴尬、受到伤害时,能够通过“卖萌”这种适当的示弱获得回旋余地,从而降低沟通戒备,减弱侵略性和竞争性动机。“萌”是可以治愈心灵的。

90后女艺术家那小先的作品,除了向经典致敬,更多也是个人成长的隐喻。如果时光倒流,谁还不是个萌萌哒的小可爱,是个在艺术史中cos任何角色的梦。

那小先作品《弗里达和她的朋友们》

她的作品是用中国画的宣纸。这是一条找寻初心的路。

那小先作品《蒙娜丽莎今天没有笑》那小先作品《带泡泡耳环的女孩》

难道你看到这些萌萌的名画形象,不会因为会心一笑而被治愈吗?

MarkRyden(马克·莱登),很多同类艺术家,作品多多少少的有对MarkRyden的借鉴。Mark作品的特点就是对自己理想中美的极限的不断尝试与逼近,他作品的美不仅体现在作品的一切细节,为每件作品量身定制的画框,还有艺术家的居住环境与生活方式。他的作品画面可能荒诞不惧或是血腥骇人,但你仍然能够静静的观赏作品的每一处细节,包括那些被赤裸裸描绘的血与肉。

这是一种被治愈的能量,它能够让你直面世间一切不安。

和记忆中的一样,除了艺术品,许多经典动画片创造出许多又“萌”又感人的动画形象,如《机器人总动员》中的机器人瓦力、《疯狂动物城》里的兔子警官朱迪等,大受欢迎。在日本“3·11”大地震后,一家游戏公司特别推出一个超“萌”的卡通形象: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头上顶着一节黑炭,鼓励东京周边的民众要自觉节电。日本民众反映说,这个卡通形象调节了气氛,让人们暂时忘却了地震的痛苦。在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也有许多消防员拿泰迪熊安慰伤者,治愈他们受伤的心灵。

萌的内涵之三:儿童与成人界限的消失

严格来说,喜欢小动物,乃至一切有幼体特征的东西,原是人的天性。成年人也会不同程度地在内心残存某些年少的特征,奥地利动物学家康拉德·洛伦茨研究得出“幼体滞留”,正是这方面的佐证。

但在当下的日本等地,丢弃内敛、认真与严谨的传统,仅以幼稚为可爱,进而将天真降格为愚蠢,并且整个社会的氛围不断在提醒与规训人——你必须在内心放大和强化这种“可爱”偶像,并尽可能地在潜意识中与之同化;你必须先幼稚白痴起来,才有可能成为这个社会快乐的一员。

KAWS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一书对传媒技术导致的儿童与成人界限的消失,以及成人的儿童化,很可以用来说明眼见的一切。不仅如此,深受“萌文化”影响的香港,明报出版推出的刘黎儿《日本现在进行式》,也是谈论“社会幼稚化加速”问题。

比如,日本有很多以萌著称的艺术家或漫画家,大部分是猥琐大叔幻想心目中的小萝莉。当然也有像HikariShimoda(下田光)一样的女艺术家,绘制出让人怜爱的小正太。

下田光以往的作品以黑暗的内在著称,不过年她的作品变得比较单纯与幼稚,她还尝试了混合媒体艺术,把卡通贴画站在自己的油画原作上面。

奈良美智的作品也是如此,小小的身体里,似乎装着很多成年人的心事,冷漠、愤怒、睥睨一切,让人不禁产生联想,这些拿着武器的小孩周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单纯、天真的他们不得不与周遭对抗,时时防备?

和刘野一样,奈良美智也曾经对外公开表达过,他的全部作品其实就是他内心的自画像,习惯一个人画画的他,从拿起画笔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与自己对话。

“我不断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代,那个时候没有读过难懂的书,也没有好好学习,是最纯粹地表露自己的感觉和表情的时代。”

VictorCastillo的作品描绘了一个黑暗世界中小朋友的欢乐童年,他们被同学或者恐怖分子欺凌、被各种妖魔鬼怪追杀,但这就是这个世界里的日常生活,所以大家还是过的很欢乐。

一个孩子,遇到成年人的世界,这是他的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

JelEna(娇·埃娜)是一位来自美国洛杉矶的女艺术家,她原本喜爱创作朋克黑暗风格的超现实肖像绘画,画中的女性角色生活在一个魔法世界中,她们性感又充满灵性、好像丛林中的精灵,或者坠落人间的魔鬼。Jel非常喜欢小动物,最初她在自己的肖像中加入了一些动物元素,她画的动物有一种特殊的萌态,用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头上还顶着各不相同的光环,仿佛天使一般可爱。

现在,“萌”不再是娃娃们的特权,也不再是艺术家的特权。穿着卡通服装坐地铁的年轻人大有人在;越来越多的商家以可爱的设计掀起一股“萌商品”消费热潮;很多官方媒体也开始用上了时尚的“萌”来吸引“粉丝”,拉近与大众的距离。

可以说,你懂了“萌”,就懂了当代文化中的一大部分内涵。中国的“萌”不同于日本,它是85美术运动发展的一种结果,追求以图像的清新灌输以社会学的视角来看世界的内心景观。但是,“萌”真正把所有意义和标签去掉之后,颠覆传统的“萌”文化以它的这些内涵,快速在全球流行。“萌”是一种对成人世界复杂关系的解构与人类心智的返祖现象,它当今的流行趋势,着实反映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个人安全感的缺失与精神危机的泛滥,以及内心深处对纯粹、美好的向往。

作者:大熊

编辑:田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