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lan
随着国家逐渐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政策倾斜,幼儿园去“小学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教育部更是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
“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培养幼儿健康体魄、良好生活与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由此可见,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找到快乐,玩乐中培养兴趣,是未来幼儿园游戏课程发展的主流趋势。而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分类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这其中就包括了卓越幼师的打造宏图。
社会的不断发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出台,顺应了未来的需求。但是幼儿园课程的配套演变,是否也能够随之更新迭代呢?小编了解了一下当前幼儿园所目前使用的课程,就以幼儿最为喜爱的美术教学活动为对象,发现了目前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教学模式陈旧
当前很多幼儿园对于美术教学的理解和实践依然还停留在:原始的幼儿机械临摹幼师范画的模式上,多以传统简单的平面绘画为美术活动内容。在这种陈旧的美术活动模式下,幼儿丧失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和感受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都受到极大的抑制。
幼儿园配套的软硬件设施不足
市面上大部分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材料相对匮乏,很多都限于画笔和画纸,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没有办法通过更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展示出来;
与此同时,幼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手上只有幼儿园购买的教具说明书,缺少专业对应的《幼儿美术活动教案》,因此很多幼师在美术活动中使用的题材和内容都是自己在网上或者生活中找的,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这势必会影响幼儿园长期美术活动的质量保障。
美术教学环境僵化
目前大部分的幼儿园很少有建成特定的美术教学活动场所,绝大多数的美术教学活动都是在幼儿园的普通教室里完成;这种僵化的模式忽视了环境因素对幼儿的重大影响,在缺少艺术氛围的环境下实施教学,将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幼师教学主观意识与教学目的不一致
由于幼儿园某些幼师队伍的专业能力不足,导致了在美术活动事件中,这些幼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而不是以幼儿的能力培养为主。
造成了幼师教学主观意识和美术教学活动的教学目的不一致的情况,幼儿的美术体验和各项能力的培养大打折扣。师资跟不上课程的要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幼儿园头疼的问题。
幼师美术教学技能单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新生代父母对孩子投资的消费意识逐渐增强,但是幼儿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往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缺少创新。难以调动幼儿的兴趣。市场呼唤更优质的教学模式,一旦出现了以幼儿兴趣为核心的美术教学课程,依然采取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幼儿园将会受到市场的遗弃。而最好抵抗风险的办法,显然是提前进场。
幼儿园对美术教育教学活动重视不够
德智体美劳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在幼年时期,美育的培养重要性甚至超过其它几项。但是在“小学化”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幼儿园对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还停留在以语言、数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缺乏教学特色。
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教育的误区直接影响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判断和选择。多数家长都以自我的兴趣为幼儿的兴趣。
幼儿心理专家指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例如:孩子对画画感兴趣,那么他就会不停地“创作”,乐此不疲。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
而幼儿的兴趣和成人的又不太一样,有着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幼儿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可能前几天还感兴趣的东西,可能过几天甚至过一会儿就不感兴趣了。幼儿的兴趣可塑性强,孩子的兴趣有极强的可塑性,往往在幼师的引导和带领下,很容易对一件新事物产生兴趣。幼儿的兴趣具有广阔性,由于是一张白纸,理论上孩子可以对任何的事物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