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小欢喜引发的思考人这一生,如何

文/夏小忧

最近在追热播剧《小欢喜》,学霸乔英子成绩优异,一直名列全校第一,直到转学生林磊儿的到来,才把她稳居第一的神话打破了,陶虹饰演的妈妈宋倩虽然嘴上说着不介意,但行动上却处处表明了她的介意,她禁止英子再去参加天文馆的演讲,还没收了她最喜欢的乐高,在宋倩看来,高三是最关键的一年,成败在此一举,所有的娱乐、爱好,统统都要给高考让路。

剧中的另一个妈妈,海清饰演的童文洁也是一样,“考上本科”是她常常挂在嘴边念叨的话,上一秒因为儿子方一凡分数进步带他吃大餐,后一秒听说这分数依旧没大学上、立马拉着没吃几口饭的一凡去补习班......一凡要艺考,她说那是瞎浪费时间;一凡说他成绩也许不够好,但他情商高,她不关心,只是一心盯着考试分数不放......

电视剧《小欢喜》

这样的家长在中国一抓一大把,他们认为,高考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考试,考上名校,找个好工作,再嫁/娶个好对象,人生就完满了,就自在了。

可人生真的会因为考入名校就自在了吗?

童文洁自己不就毕业名校吗?她的人生自在吗?我看似乎并不是那么回事儿,隔三差五出幺蛾子的儿子,把自己位置取代、还时常找她茬的下属,哪一件事都够她喝上一壶,都焦头烂额了,还谈何自在?

看着剧中的妈妈们一个比一个焦虑,一个比一个抓狂,孩子们一个比一个无奈,一个比一个委屈,我忍不住问自己:人生要怎么样才能从容自在?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打开了季羡林老先生的散文集《一生自在》,不得不说,老先生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精通英、德、梵等多国语言,是真正的文学大师,我以为他一定也逃不开“我吃的盐比你们吃的饭还多”的过来人姿态,少不了对后人对晚辈的一番指点和说教,但翻开这本书,意外发现他率真、纯粹、从容、豁达,毫无大师的架子。

即便谈起当代年轻人身上的某些“恶习”,他也能够带着包容的态度去探讨,以客观的角度给出建议,而不是从权威的角度进行批判。跟很多年长的人反感“代沟”不同,他竟然对“代沟”大加赞赏,因为在他看来,有代沟才有进步,总不能年轻人跟老年人一模一样吧?不得不说,季老先生他啊,真是耿直又可爱呢。

季老爷子还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才是人生。与其追求完满,倒不如乐得自在。

一起来看看季老先生的自在人生,顺便取取经吧。

一、关于读书:开卷有益

在季老看来,读书绝对是天下第一好事,因为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人类想要获得进步,就离不开增长智慧,所以当然要看书。

谈到很多人喜欢反讽的“读书无用论”,甚至搬出历史上大字不识的马上皇帝刘邦和朱元璋时,季老笑笑说,中国悠久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这一批“地痞流氓”,还是“秀才”?答案昭然若揭,这一批“读书无用论”的现身“说法”者的“高祖”“太祖”之类,除了镇压人民、剥削人民之外,只给后代留下了什么陵之类,供今天旅游的人赚钱而已。他们对我们国家几乎没有贡献可言。

这样的道理放眼当下也是一样,的确也有个别“土大款”,不爱读书,照样能够发大财,招摇过市,但在季老看来,这些都是个别现象,暂时的现象,长久不了。并且,传承文化也不能希望于这样的人身上,还是要寄希望于莘莘学子、寄希望于全天下的读书人们。

那读书既然这么重要,那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

季老说,自己专业的书当然要读,这不在话下。自己专业以外的书也应该“随便翻翻”。知识面越广越好,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好,否则,很容易变成鼠目寸光的人。鼠目寸光不但不利于自己专业的探讨,也不利于生存竞争,不利于自己的发展,最终为大时代所抛弃。

当读书不再功利,而是变成一种嗜好,又怎会不自在呢?

二、关于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教育的重要性都无需多言,追溯到封建社会,帝王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教育也是一样。中国两千多年以来,都视教育为立国之本。因为只有不断培养优秀的人才,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才能继续传承,不会中断。

如今这个时代更是如此,从“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上就可见一斑,这是一个全民重视教育的时代,就连亲戚家刚上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暑假都上了好几门兴趣班,什么画画班、滑轮班、英语班......

家长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有没有兴趣、学不学得会,关心的统统都是:人家孩子都学了,我家不学不就落后了吗?这是家长的无奈吗?不,这其实更是孩子的悲哀。

对于当前这样一个焦虑的教育环境,季老提出两点希望:

一是,希望切切实实地增加教育经费。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学和科研,是出人才,是出成果。只有把教育经费问题落到实处,解决各类学校经费短缺的问题,学校才能一心一意办教育,而不是整天为“找钱”“创收”分心。

二是,希望重视大、中、小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现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一般道德水平确实有待提高,乱扔垃圾、闯红灯、插队、一言不合就动手等现象比比皆是,这都是素质教育不达标的体现。

每每看到“请吃饭期间起争执被泼火锅”、“昆山龙哥行凶被反杀”之类的社会新闻,我都觉得心里堵得慌,忍不住会去想: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从娃娃抓起,重视公民的品德教育、素质教育,而不仅仅是追求“面子”“金钱”“功名”这些世俗的标签,是不是会少发生很多的人间悲剧?

唯有全方面抓教育,才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活得自在。

三、关于爱情:爱情不是全部

爱情这个话题,千古以来都被人们热议。究其原因,季老总结说,如果一个人不想终生独身的话,他就必须谈恋爱以至结婚,这是“人间正道”。(当然,现在这个社会对婚恋观越来越包容,加上婚姻对女人的束缚等等客观影响,越来越多的女人不愿意走进婚姻,这种现象也是有的,不过这里不作过多讨论)

在季老看来,爱情也许是人生里不可或缺的一种东西,但它却不该是我们人生的全部,一个把爱情视作全部的人是危险的。终日卿卿我我,神魂颠倒,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这样的爱情还是慎重为好。

另外,两个人“一见倾心”,立马“闪婚”甚至“闪育”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季老说,两个人必须有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必过长,短则半年,多则一年,余出来的时间应当用到刀刃上,搞点事业,为了个人,为了家庭,为了国家,为了世界。

虽然季老自嘲自己已经是博物馆中的人物,无权对年轻人的生活说三道四,同时又直率地表示“有时候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可在我看来,这样的季老特别可爱、可敬。必须承认,他的个别观点也许不再适合眼下的时代,但大部分的观点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向往的,但无论感情有多甜蜜、多默契、多......这些都不该成为我们人生的全部,如果世间的人们都沉迷于小情小爱,置其他事情于不顾,这个社会、这个世界还将如何运转?

诚如季老说的那样,唯有不把爱情当作人生的全部,我们才能自在。

电视剧《小欢喜》

四、关于人生:与其完满,不如自在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放眼古今中外,又有谁真正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完满的呢?

要不苏东坡怎么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呢?南宋方岳的诗句里面怎么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呢?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足以说明,人生啊,不完满实属常态。

包括《小别离》里面几个家庭也是一样,各有各的不如意。

英子乖巧懂事、成绩优异、眉清目秀,但因为宋倩虎妈式的教育方式,英子不敢在妈妈面前表现自己“孩子”的一面,常常违背内心、顺从妈妈的管教,这样的亲子相处模式,很可能会让英子形成“讨好型”人格,即便没有形成,也可能会让英子在脱离妈妈的视线后,彻底放飞自我;另外,爸爸无底线的溺爱,也不利于英子的成长。这样的家庭,自然不完满。

方一凡家,爸爸方圆倒是通情达理、遇事不慌不忙,但妈妈童文洁常常三句话不到就抡起家伙暴打方一凡,加上方一凡常年垫底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童文洁的一块心病。不仅如此,方圆中年失业,童文洁也遭遇职场危机,这个家庭,更和完满沾不上边。

季洋洋跟方一凡一样,学渣,对学习毫无兴趣,梦想是做个赛车手,童年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跟父母关系冷淡,亲子关系非常紧张。在不知情外人眼里,这或许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家庭,父亲身居高位,母亲的工作不错,人又很nice,季洋洋除了成绩不太理想,赛车方面很有天赋。但母亲却突然患上乳腺癌......

哪个家庭是完满的?哪个人的人生是完满的?没有,谁也不完满。

《一生自在》,让我们跟着季羡林老先生的步伐,做个豁达、通透的人,学会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放慢脚步,品读一个又一个不完满,但自在的时光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