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的钥匙

儿童画的钥匙之一

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将儿童的绘画时期分为六个阶段。

1.涂鸦期(2-4岁)

2.前图式期(4-7岁)

3.图式期(7-9岁)

4.写实萌芽期(9-11岁)

5.模拟写实期(11-14岁)

6.青少年决定期(15岁以上)

儿童绘画的特点本质是整体性的,前一个阶段影响着后一个阶段。

我的女儿,现在处于写实萌芽期的阶段,她也是我从事少儿美术教育的一个关键因素。从她刚刚降临这个世界,我学着第一次去当爸爸,整个过程是兴奋的,懵懂的,小心翼翼的,即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与她一起成长,是我一生值得奉献和回忆的事情。

我的女儿很爱画画,看过的绘本,她会画。生活的记录,她会画。对妈妈爱的表达,她会画。被训了,她会画。我和她的妈妈吵架了,她也会画。这是一个正常的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的过程,因为即不会说又不会写的她需要用绘画记录情感,来表达。

马玥然3岁4个月

这幅画是她在幼儿园时期的作品,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我的女儿“奇迹般”的跳过了涂鸦期阶段,直接“奔向了”图式期阶段。很多人都赞美的说:“哇!你的绘画能力遗传了你的爸爸”。

3岁5个月

真的是这样吗?事实证明在6岁之前的“”人为刻意”地培养,破坏了我的女儿的想象力。

本应该自由自在表达的年纪,却直接进入了由成年人总结出来的简笔画模式里。我的认知内,简笔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它代表不了全部的绘画。简笔画类似于文字的统一,普通话的普及,道路标识,企业标志那样,让我们能快速识别,有效沟通。它更像一种工具。

绘画是需要情感的,需要来自内心的表达。人可以使用工具,但人本身不是工具。

马玥然4岁

女儿在她0—6岁的成长阶段里,我对她的陪伴时间是很少的。因为工作的原因,两个月左右我会回来一次。让我记忆犹新的事,曾经我和女儿一起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千人绘画活动。那时她5岁半,我俩在拥挤的人群里半蹲着。经过了开场白后,老师一声令下开始创作,我眼前的其他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抓起了画笔行动了起来,只有我的女儿纹丝不动,这个绘画习惯她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她思考半天,拿起画笔,对着画布犹豫不决。看着她焦急的眼神,我决定帮帮她。于是,我也拿起画笔,想给她一些“绘画灵感”。因为我们俩之间的“陌生”,所以女儿很少听取我的建议。她开始由着急变成哭泣,边哭边说她不会画……这一举动让我措手不及。现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我是诧异的,自责的!由于哭声吸引了老师的注意,我无奈的把位置让了出来,老师接过画笔,在画布上边画边说:“马玥然,你应该这样画,不哭了,你看,像老师这样就可以了”。女儿渐渐地收起了哭声,像老师那样画了起来……

当时我还未涉及儿童美术教育这个领域,我只是认为我的孩子不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我对绘画从来没有产生过恐惧。

和她的同学4岁半

之后,我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