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重庆幼儿园突发恶性砍人事件,触目惊心,被砍后呆立的儿童,让人心痛。
市民拍摄画面
根据警方的通报,10月26日9时30分许,巴南区人刘某(女,39岁)在巴南区鱼洞巴县大道一幼儿园门口持菜刀行凶,致做早操返回教室途中14名儿童受伤。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和家长一样愤慨和揪心,为什么歹徒的魔爪都伸向弱小而无辜的幼童?
为什么这样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却依然无法杜绝,每次都要用孩子的鲜血和生命来祭奠?
幼儿园工作者更是警钟长鸣,幼儿的安全是重中之重。
所以为什么这样的事件屡屡发生?
除了儿童没有自保的能力,幼儿园的安全漏洞,更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有力行动,切实保护幼儿和幼儿园的安全。
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努力,我们家庭能做的,还是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但是不得法的安全教育,可能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听不懂也记不住,或者会给孩子留下”这个世界好可怕“的心理阴影。
非但不会让孩子在危险面前懂得自救,反而会让孩子丧失对成人世界,对日常生活环境的安全感和信心。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孩子快跑
首先要告诉孩子,遇到突发事件的三要素:就是“跑、躲、打”。这是美国FBI针对校园枪击案给出的建议。
但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调整,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很明确地指出,“对于K12(高三)之前的孩子,我们只教前两个要素,也就是跑和躲”。
跑不动,跑不快怎么办?
遇到突发事件,大多数人都会出现短暂性头脑空白,肢体僵硬的情况。
就好像我们看到重庆砍人事件中,鲜血淋漓的小朋友根本不会哭也不会跑,面无表情地呆立在那里。
这根本不是我们的自发选择,这是大脑遇到外界威胁后自带的一套反馈系统。
而且孩子本来就弱小,遇到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歹徒,他可能根本没有逃跑的勇气和力量。
大人会保护你,你也有权力反击
所以美国FBI的局长特地强调:“告诉孩子,除了跑和躲以外,你还有反击这个选项,而且身边的大人们(老师、父母、警察等等)都会帮你一起反击,都会保护你。
这样说并不是去鼓励孩子反击,而是给予孩子勇气,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突破身体‘瘫痪’,而能迈开步子跑”。
害怕和恐惧无法滋生勇气,只有确定和信任才会。
要做孩子身边那个强有力的守护神,让孩子对成人世界充满信任,是帮助孩子面对突发事件有勇气跑,突破肢体僵硬的前提条件。
最后,给大家附上浙江省义乌市公安局曾制作过一个反恐宣传片《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校园篇》,介绍了很多遇到校园危险状况时,有用的自救自保技能。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愿孩子们永远生活在一个善良阳光的环境里,但如果危险发生,也能保护自己,沉着冷静。
《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校园篇》
遭遇恐袭这么做!
1
逃离:遇到有人手持刀斧砍杀时,不要停留观看,要丢弃携带物品,迅速跑开,逃离现场。
2
躲避:躲藏在不易被歹徒发现的隐蔽地方,但不能躲避到太偏僻的地方(不利于营救)
3
防御:
在无法跑开或躲避时,可以合理利用身边物品(书包、拖把、椅子、木棍等)进行奋力自卫;如果没有东西防御,可以仰面倒地,双腿弯曲,不停地交替踹蹬,这样既能够使歹徒难以下手行刺,又可以趁势踢掉其手中的凶器。
注意:防御不等于主动反击,不建议同学主动去和歹徒搏斗。
4报警:
躲避时不能打电话,以免暴露自己;最好将手机调至静音,发短信至报警,说清楚案发时间、地点,歹徒的人数及基本体貌特征等。
5事后协助:
到达安全区后,及时检查是否受伤,并积极向警察提供现场情况,协助警察调查。
最后,教会孩子识别坏人,远离可疑人员!虽然实施暴恐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有标记,但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
符合下列特征之一,需警惕!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5、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徘徊者。
6
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