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满3岁就去幼儿园吗入学时间不对,孩子

今年又有一批小朋友要进入幼儿园,基本上是3岁、4岁的年龄。

小区里几个3岁左右孩子的妈妈很是纠结,到底几岁送孩子上幼儿园?感觉有点小,不过看别的孩子都去,又怕输在起跑线上。

二宝再有2个月3岁,我们不打算送他去幼儿园。有家长说,明年春天再送去吧,那时候就3岁半了。我们还是感觉有点早,准备等他快4岁的时候再送去幼儿园。

说到孩子几岁送幼儿园,我就想起了侄子的情况。

3岁侄子去幼儿园,去了一天就反悔

侄子是9月份的生日,哥嫂认为年龄也差不多,去年就送侄子去了幼儿园。

侄子去上学的时候,高高兴兴,很骄傲的样子。妈妈离开也没有哭,看上去很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看到老师发来的照片,我们都感觉很欣慰,这孩子还真让人省心,真大方。

可是,第二天,侄子就不想去上学了。原因是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打架,也说不清楚是谁的错,老师就把错误记在他的身上。在家从来没有被批评过,在学校里先挨了一顿训,自然特别不高兴。

后来,哥嫂和老师沟通了一下,老师建议等一年再上幼儿园。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行,有事说不清,影响老师判断,也影响孩子情绪。

就这样,哥嫂决定让侄子在家再玩一年,果然如此,现在4岁的侄子语言表达能力突飞猛进。老师去家访的时候,跟老师聊天自然流畅,家里的事情说得清清楚楚。这样再入园就轻松多了。

孩子满3岁就去幼儿园吗?入学时间不对,孩子遭罪,大人受累

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早上幼儿园,自己少照顾一年,该上班就去上班了。但是自己有了个人时间,却常常会让孩子遭罪,大人跟着受累

1、孩子容易受伤

小孩子有个特点,总想跟大一点的孩子玩。但是大孩子又不屑于和小孩子玩,当小孩子追大孩子的时候,大孩子跑得快,小孩子跟不上会摔倒。

小孩子身体发育不够完善,在幼儿园跑跑跳跳、挤来挤去的,自己不知道躲避,老师又不能时刻照顾,很容易发生危险。

2、孩子容易生病

孩子越小免疫力越差,没上幼儿园的孩子很少生病,上幼儿园之后就变得很容易生病。幼儿园孩子多,空气也不够流通,只要有孩子生病,其余孩子就容易被感染,小孩子感染的机会更多。

孩子上幼儿园后,精神压力大,免疫力也会下降,所以生病的机会也会增多。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孩子在家就不怎么生病,一去幼儿园就生病,跟精神状态也有关系。

3、孩子容易厌学

孩子太小上幼儿园,认知能力差,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不能很好掌握,上课说不定还要罚站。孩子社交能力差,在幼儿园交不到朋友,被别的孩子孤立,也会产生孤独感。

孩子遭受一些打击,没有成就感,心理上就会变得压抑,认为上幼儿园是不快乐的事情,所以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不良影响可不是一年两年,整个幼儿园都会受影响,甚至影响上小学。

孩子几岁上幼儿园合适?判断标准很有讲究

《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中提到,我国规定孩子上幼儿园的年龄是3周岁,也就是3-4岁上小班。

《养育男孩》中又说,男孩子大发育有些迟缓,比女孩子晚6-12个月,最好是迟一年入学。

那女孩子呢?是早上还是晚上,家长还是有些犹豫不决。

有家长说孩子2岁多就送幼儿园了,非常适应幼儿园生活。每个孩子情况不同,不一定一刀切。这句话也有道理,有很多家庭没人看孩子,就会早一些送孩子去幼儿园,孩子表现也不错。

那到底几岁让孩子上幼儿园呢,其实年龄不是唯一衡量标准,判断标准是很有讲究的,应该从孩子自身情况出发,看孩子是否可以去幼儿园。

如果孩子能满足以下条件,孩子去幼儿园也就没问题了

1、语言能力强

孩子进入幼儿园,要和老师交流、要和同学交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把一些事情说清楚,不至于导致误会,甚至引发纠纷。能理解大部分句子,能听从指令,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比如有的孩子中午饭吃不饱,不知道怎么跟老师说。有的孩子中午吃饭慢,不知道跟老师解释。有的孩子和小朋友发生纠纷,不知道为自己辩解。有的孩子想去厕所,不知道怎么表达。

如果语言能力不达标,遇到稍有难度的问题,孩子除了哭也没有别的办法,想想也是怪可怜的。

2、认知能力优异

孩子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才能在幼儿园游刃有余。

能按照物品的形状和颜色分类,能理解简单的数字概念,比如要求他拿3个球,他能够准确拿过来。会玩简单的机械玩具,能将三四块拼图组合起来。能模仿老师、同学的行为,这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能对他人表达关爱,有能力交朋友。有了简单的物权意识,能力分清我的他的,不至于总是独占物品。

3、逻辑思维能力出色

逻辑思维能力出色的小孩不多,它直接反应了孩子智商的高低,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也就相当于帮助提高孩子的聪明才智。

一个逻辑思维出色的孩子通常是什么样子的呢?相信一些有经验的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时深有感触,有的孩子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读懂题目,看1遍不懂,看2遍...而有的孩子眼睛一扫过去,解题思路就出来了。

同样一个老师教的,为什么孩子的差距会这么大呢?

其实真正拉开孩子学习差距的,不只是课本上死记硬背的知识,更多的就是孩子的思维逻辑水平。

逻辑思维强的孩子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习时举一反三。

而且,逻辑思维强的孩子,表达能力一般不会弱,他们陈述一件事情往往清晰有条理,当家长有一个表达逻辑清晰的孩子,在朋友、亲戚面前,也是一件倍儿有面的事。

逻辑思维能力具体在几岁开始训练呢?怎么做?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Dweck研究了儿童大脑的发育,她指出,“儿童大脑在婴幼儿阶段发育特别快,但是到了大龄后,速度明显减慢。因此,想培养儿童大脑、训练思维能力,一定要从早期开始。”

3—6岁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指标

3-6岁的小孩正在处于智力的启发时期。这个时候大脑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3-8岁时期是思维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孩子一生中不可错过的关键时期。

3-8岁时期思维发展曲线图

如果这个时候有正确的思维训练方法,那么幼儿的潜在智力就会得以激发,不仅能事半功倍的领先同龄人,也将让孩子受益终生。

建议家长这样做:

家长可以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入手,帮助孩子建立思维逻辑概念。

比如带孩子整理玩具,可以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好。让孩子体会同样的东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还可以和他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比较不同分类的优劣。在这个充满乐趣的整理过程中,孩子的逻辑观念能够慢慢建立。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借助游戏绘本的力量,不需要上辅导课,也可以为孩子塑造强大的逻辑思维,孩子在游戏中就能取得显著的进步!

这套《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是日本著名的绘本作家五味太郎为孩子设计的逻辑思维启蒙书。书中的游戏从数感、逻辑推理、空间关系……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为小朋友的数学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每个游戏设计都童趣满满,生活气十足,孩子爱玩还能提升逻辑能力。

五味太郎是日本家喻户晓的绘本作家,曾出版过多本作品,获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插画奖、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路傍之石奖等众多奖项,在中国也有庞大的粉丝团。

五味太郎说:“图画书,要留下广大的想象空间给孩子,而不是单向的趣味灌输。”他强调以孩子为中心的创作方式,带孩子在生活中、在游戏中观察,他的作品总能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惊喜。

“思维游戏书”里,有哪些思维游戏呢?

这套《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一共有5册,分别是:《找一找,变聪明》《数一数,变聪明》《想一想,变聪明》《玩一玩,变聪明》《做一做,变聪明》,总之就是让孩子玩着玩着变聪明就对了。

每册书都有12个游戏,全套5册共包含60个游戏,每册游戏的难易程度相当。为了避免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每册的游戏形式五花八门,同一册书中就有迷宫、比大小、找不同和关键特征、图形分解或合成、逻辑推理……非常丰富,可以提升孩子不同的思维能力。

比如《找一找,变聪明》中,既有找关键特征的游戏,引导小朋友观察物体的关键特征。

又有数字迷宫的游戏,考验小朋友对数字顺序的理解。

还有这种连线题,考验细心和手眼协调能力——别小看细心对数学学习的作用,想想我们小时候因为粗心多少次丢分。

强烈建议拿到这套书的家长们也玩一玩书里的游戏,因为《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和咱们国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儿童数学认知的要求,高度契合。

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游戏中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

翻开《五味太郎思维游戏书》,你会发现,看起来可爱的游戏其实涵盖了数的概念、集合、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等非常关键的数学能力训练,兼有锻炼观察力、注意力、手眼协调能力等学习能力的内容。

比如,培养孩子数感的:

数感可不是简单的认识数字,而是知道数字包含的“大小”概念。这个游戏需要进行简单的运算。

比如培养孩子空间想象力,经典的盒子游戏,大人也要思考一会儿呢。

还有培养孩子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还考验了孩子对数序的理解。

可以说,所有游戏都以能力塑造为目标。很多游戏,虽然不难,但即使是大人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真的需要稍微花一点时间。

融入生活场景,语言简洁易懂

3~6岁的小朋友,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为了让他们能专注在游戏中,尽可能用简洁的画面代替文字,清楚地告诉小朋友该怎么玩。

比如,下面这个手指散步的游戏。一看到小手,小朋友就知道要怎么做了。

这个游戏训练了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和细心。

低龄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具体而形象的东西,数学却很抽象,五味太郎花了很大精力,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抽象的数学结合起来。

比如小朋友吃甜甜圈的场景,这个游戏既考验了小朋友“数的分类”,又帮助小朋友理解“零”的概念,还能启发家长在生活中照搬这个方法,让小朋友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有爱的童书,总有很多精心设计的有爱细节。如果平时很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会在生活中为孩子设计些小游戏,那么这套书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现在小店做活动,五味太郎经典套装限时特价,只要.9元,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