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儿坊幼儿园大班绘画美术教育指导策略

进入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其绘画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散点式构图。大班后期,有一部分儿童已能熟练地用遮挡的方式来表现物体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拼贴作品体现得比较成熟,在形象的主次关系上,能以空间关系来安排形象,并形成主题和背景。因此,对他们在绘画构图上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才儿坊建议教师可通过下列方式来指导儿童创作:

第一,鼓励儿童进行情节画的创作。如果说中班儿童的画面还停留在把所画物体一字排列在基底线上,只有简单的太阳、小数、花草、小鸟作为背景的话,那么到了大班以后,孩子们便逐步开始使自己所画的人、物都能围绕着绘画的主题而“各具神通”。这个阶段的儿童画具有一定情节,因此,教师要鼓励儿童把自己表现的人、物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在充分观察、体验的基础上,借助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第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练习。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绘画技能,并能综合、灵活地运用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因此,对用一个主题,教师可为幼儿准备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并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来创作。但在一节课内要尽量安排相同的内容。例如,在“奇怪的蝴蝶”的主题性绘画活动中,第一次教师应为幼儿创设画线描画的条件,第二次应创设画对印画的条件,第三次再创设作剪贴画的条件等,这样一来,活动中孩子们才会用各种形式来表现他们心目中奇怪的蝴蝶。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教师在指导儿童绘画时必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绘画发展的规律,根据不同年龄班儿童的绘画特点进行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碰到的问题便是如何处理创作性与技能之间的关系。如果技能教得太多,会限制儿童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使孩子们画的画如出一辙;但是不教技能,儿童又无法把自己的内心所想用画笔表现出来,往往需要用语言来补充说明画面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指导儿童绘画时,要把技能技巧的学习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在指导儿童用蜡笔或油画棒涂色时,常常把颜色涂在轮廓线的外面,涂色不均匀,线条连接不紧密,由此造成许多空白点。当然,不是要求一定要避免这些情况,儿童美术作品的效果有很多种,只是我们在指导时要让儿童具备不同表现效果的技法。教师在指导儿童作画时,应尽可能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巧妙设计情感需求或情境驱动环节以帮助他们作画。如在画“冬天的人们”时告诉孩子:“冬天人们为了抵御寒冷,要穿上厚厚的衣服,衣服上不要有小孔,别让冷风吹进来。”在画“小狗”时告诉孩子:“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主人把小狗养得好,毛色最漂亮,身上没有杂毛。”这样,儿童在涂色时想到的不是怎样涂满、涂均匀,而是要给冬天的人们穿上厚厚的衣服,或把小狗的毛梳理得整整齐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