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凭什么包揽一半诺贝尔奖人家幼儿园的教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已经获得了近一半的数量,而德国人口总数却只有万,到底德国人是怎么培养出这么多高智商的人的?

从教育模式中可以看出个人的成就,考察德国教育,可以发现它们从幼儿园开始,就非常不同。

一个纪录片记录了德国一个叫做“森林幼儿园”的教学生活,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

在德国的一个森林地区,在只有三度严寒的早晨,一群三到四岁的孩子跟随老师在森林里活动,手工,学习。

上课,游戏,吃饭,从早上到下午都在森林里进行,到了下午4点左右,家长们就会去森林里接孩子放学。

这种活动对孩子们来说并非偶然,而是正常的活动。孩子们整年都在森林里上课,最冷的时候气温会低到二十多度,刮风下雨下雪的事情也经常发生。

也许许多人会感到惊讶,这并非德国某一家幼儿园的例子,这样的森林幼儿园在德国已经有多家了。

这类幼稚园起源于丹麦,但近年来在德国盛行,并开始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广泛普及,成为一种新型的幼稚园教育形式。

德国流行的“森林幼儿园”强调对儿童进行上述方面的教育。

一、在学习的时候也要玩。

这个幼儿园里,孩子学习的途径不是书本,玩的时候也没有玩具,都是在大自然里取材,学习的时候也玩。孩子们在森林里认识并观察动物植物,小鸟、花、大树、虫子、风雨等自然物质是他们玩具的来源。

二、自然与环境教育。

德国幼稚园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直观地观察和认识周围的环境,感受四季的变化和自然景观。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学习到许多自然知识,知道如何保护环境,这些是一般幼儿园所没有的。

三、生活与实践教育。

工具课上,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拿着木匠用的刀子和锯子削木头、敲钉子;教孩子们诸如穿衣服、洗碗之类的技能;带孩子们去看消防队员怎么灭火,父母怎么买菜…

与中国父母严格要求孩子们认多少字相比,这些能让孩子们提高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幼儿园更加重视生活和实践教育。

四、发展与独立教育。

大人不在,孩子们就会更加大胆地冒险。让他们自立自强,相互学习,从所学到的知识中成长。

幼儿爬树时,老师不会形影不离,但肯定要保证幼儿在视线范围内不出危险,幼儿要爬多高都要靠自己,教师所要做的只是帮助幼儿下来。

幼稚园教师说,孩子自己爬的时候会更小心,因为知道没有人保护他,唯一一次有学生爬下来,是因为家长在下面看,孩子知道家长会继续自己爬。

借鉴德国“森林幼稚园”的教育理念,中国的父母也是如此。

实际上,这种“森林幼儿园”的模式在最近的几年非常流行,中国也有个别地方引进了这种教学理念。但是大部分都是把森林“搬到”幼儿园,添加工具、花草等“假装”到了森林中,不是真的,而且价格昂贵。

因为真的让孩子体验很难,父母应该从两个方面努力,学习德国的幼儿园,让孩子感觉大自然。

父母改变内在的养育观念。

在中国,父母都推崇“精英教育”,“超前教育”,结果把三、四岁的孩子逼上了幼儿园,其实,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没必要学那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玩,有礼貌,锻炼生活技能等等。

许多孩子虽然能“出人头地”,但却不会穿衣、用筷子,难道这就是父母所希望的情况吗?

通过阅读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

书籍一直深受中国父母的信任,到那时孩子的书籍除了能学拼音、汉字、古诗等,还有许多方面父母都忽视了。希望孩子能够像德国教学一样,认识自然,但没有条件,实际上可以通过书来感受自然的魅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