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听说过美国的自闭症人士肖恩这个人物?
时光来到了现在的年,肖恩也已经59岁了。对于他的近况,不甚明了。
上完大学后,肖恩当上了一家报社的记者。
年,肖恩已31岁,他和母亲朱迪合著的《男孩肖恩:走出孤独症》一书得以出版。年又出了第二版。
这本畅销的自闭症书籍讲述了一个自闭症男孩是如何艰难地走出自闭,一步步地迈向成功之路。
特别是,此书讲述了非自闭症人士对自闭症孩子的看法与自闭症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之间的巨大鸿沟。
普通人总埋怨自闭症孩子不开窍,自我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但自闭症人士却极力反对,他们认为自己从小一直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思考,感知生活,对他人、社会和周遭环境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年,肖恩在他的自传《男孩肖恩:走出孤独症》一书的第二版的序言中呼吁,社会应尊重每一个孩子,给他们以尊严,就好像他们是具有特殊天赋的学生,应该把孤独症行为视为“正常”的行为来接纳。
下面,简要地讲述肖恩的成长经历。或许,肖恩的成长故事对你如何看待自闭症,以及将来如何与自闭症孩子相处,都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完全颠覆你过往对自闭症孩子的看法。
年,肖恩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爸爸是一所学校的英语老师,妈妈也曾是一名老师,但生下肖恩后就没再上班。
肖恩4岁那年被诊断为自闭症。那时的美国,对自闭症也知之甚少。专家告诉他可怜的父母,肖恩不受控制的行为随着年龄增长将日益恶化,等他进入青春期后就得把他送入精神病院。
婴儿期的肖恩不分白天、黑夜,经常大哭,弄得妈妈半夜无法入睡,情绪常常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
儿童时期的肖恩痴迷于没完没了地开关家里的电灯开关。长大后的肖恩回忆说,开关电灯,让他有安全感;而与人在一起,则没一点安全感,因为别人让他捉摸不定,令他不安。
直到两岁多,肖恩才开始有语言。肖恩小时候,怪异行为多,破坏力大,很多年没有亲戚朋友愿意去他家。
后来,父母绝望之下,带他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诊断后,认为肖恩的智力接近愚钝。但医生的一句话提醒了他的父母,你们个子高,每天居高临下地跟孩子说话,而孩子还得仰着头看着你们。想想,他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们每次蹲下来,和肖恩交谈,孩子就不会觉得自己渺小了。医生的话让肖恩妈妈深受启发,从此改变了教育肖恩的态度,一改过去的简单粗暴、责骂压制。
但肖恩到了5岁,语言能力依然极差,只会说几个词儿。后来和妹妹一起练习游泳,变得非常开心,语言能力也开始大有长进。不过,他一直很偏食,只吃几种食物。
6岁时,肖恩进了学前班,妈妈没敢和老师说实话,没说肖恩患有自闭症。
在6岁这个年龄,肖恩继续痴迷于开关电灯、陀螺,后来又迷上了汽车的车速表。有一次,妈妈带着肖恩在路边的便道上行走,突然肖恩发现一辆小车开过来,就冲到路中间,车主吓得一个急刹,吓坏了。但肖恩却把头贴到车窗玻璃,看里面的车速表指针。因此,肖恩被狠狠地揍了一顿,后来又迷上了逼着爸妈开车,逛死胡同。
幸运的是,肖恩有个小两岁的妹妹。她是个正常的孩子,经常带着肖恩玩,教他玩游戏,遵守规则。后来,肖恩有什么苦恼,也会跟她诉说。
但,更幸运的是,他的爸爸是当地的老师,而肖恩就读的公立小学的校长、教导主任和很多老师都和他爸爸很熟悉。所以,在小学阶段,学校领导和老师对肖恩一直很宽容。
在学校,肖恩的数学功课不错,记忆力强,英语词汇量大。
肖恩9岁时,妈妈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当上了一名老师。在这个年龄,肖恩又迷上了校车。他希望路过家门的校车号码每天一直按同一顺序经过。否则,就会受不了而大声哭叫。
读完6年小学,肖恩继续上了公立中学。在学校,他成绩依然保持中等,但没有一个朋友。
到了14岁时那年,肖恩意识到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无论这有多难。他开始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帮助家里做家务,努力控制自己的强迫行为。
所以,14岁是肖恩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之年,从此,他开始了突飞猛进的自我改善的艰苦征途。
15岁时,肖恩上了高中,在普通公立学校读九年级。由于没有同学作朋友,他只好和一位女老师说话。
后来,他们搬到了洛杉矶。刚开始,肖恩很抗拒。之后,才慢慢适应。
肖恩逐渐地尝试着改变自己。他努力地去克服恐惧的心理,主动与别人交往。后来,他到老人院当志愿者,陪他们说话,参加活动。老人们非常喜欢他,让他树立了信心。
读完高中,肖恩在一所幼儿园当上了教师助理。
后来,他进入了大学,主修学前教育专业。然后,又去大学的危机干预中心当志愿者,接听热线电话,帮助那些处于困境,比如面临自杀或酗酒问题的人们,处理心理问题,进行紧急干预。在大学期间,肖恩还谈过一个女朋友。
从大学毕业后,肖恩成功当上了一家报社的记者。
肖恩成人后回忆,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一直想着要去改变自己,去学习,去努力,和别人交流和交往。当然,旁人并不知道他的内心想法,他的外在表现也不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
从小时候开始,肖恩令人费解行为的背后逻辑就是他想走出那个蛋壳,他一直在拼命地努力,不顾一切地要与他人建立起交流、沟通和联系的人际交往关系,他根本不想沉浸在那个孤独自闭的世界。
成年后已走出自闭症困扰的肖恩,从一个自闭症患者的角度,对过去自己心理和行为的回忆和描述,是不是让我们大受震惊啊?因为,他的亲身讲述与我们对自闭症患者的普遍看法和固有印象截然相反。
这点,确实值得你我深思。也许,我们一直在错误地看待自闭症,一直在错误地对待自闭症孩子。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大家不妨在评论区讨论一下,分享彼此的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