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分,超越隐秘的角落它为何让3亿

最近网上讨论最多的剧就是《漫长的季节》,它播大结局的时候,豆瓣打分飙到了不可思议的9.5分,竟然大幅超越了导演的上一部爆款《隐秘的角落》。很多人都说,这是8年来国产电视剧的最高分,妥妥的神作。

开头两个主演——范伟和秦昊,一个白发苍苍,脸上爬满了老年斑;一个大腹便便,胖的没了脖子。堪称“毁容”般反差极大的造型,和东北二人转似的插科打诨,一下子把我牢牢勾住!

原本以为这部剧的底色就是轻松幽默,但看到第一集的末尾,范伟给儿子过生日,做了一桌子的硬菜,抓着儿子湿漉漉的手絮絮叨叨:

饿不饿,冷不冷,爸做的都是你爱吃的菜。

片尾曲响起的时候,画面定格在了墙上儿子的黑白遗照上……

这时候你才恍过神来,原来范伟的儿子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落水身亡。一整个头皮发麻!

可能很多妈妈还没看过剧,我就不多做剧透了,我今天想和大家聊的,是这部剧的故事背景——这桩牵连二十年的悬案,发生在下岗潮前后的东北老钢铁基地。

即便没有在东北生活过的经历,但80后大部分人的童年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儿时感受过国有大企业的辉煌和荣光,青少年时目睹过父母辈经历下岗潮的惨淡。

我的小伙伴banana说:这部剧的后劲好大,一边看一边哭到泣不成声,特别是11集的结尾,3个老年“侦探团”聚在KTV狂欢。

一整夜的闹腾结束之后,秦昊开着车撞进了河里,生命戛然而止;另外一个马队长中风痴呆;范伟精疲力尽地说“以前我不信命,现在我不得不信了”。

泪水一下子堵在了胸口,那一刻好唏嘘,人真就是眼睛一张一闭,过完了一辈子。

所以她特别想写一写那个年代的故事,回忆里的每个细节都格外清晰,那个漫长的季节,也是我们80后跳不过也回不去的童年。

文/banana

『我们身上都带着一个圈』

我们这一代人在回忆往昔、回忆童年的时候,总是爱说,以前的爸妈也不管孩子,也不辅导功课,上学放学也不接送,也不讲什么教育基本法,看孩子不顺眼就哐哐一顿猛敲……咱们还不是都好端端长大了嘛,成才了嘛?也没见打骂多了就抑郁了啊!

这个问题笼统一点的说,那就是时代不一样了!但今天我想说得更细节一些,说一下30年前,我们这一代人,活在圈子里的童年。

就像剧中范伟的妻子罗美素的一段台词:我们身上是有一个圈儿的,就按部就班的在圈里走着,什么都被安排惯了。

时间拉回年,我还没上小学那会儿,我爸和我妈是那个年代最典型的双职工父母,爸妈的单位在城市的两头,光是公交车就要倒腾两趟,来回两小时起步。

我妈没法子,就带着我住在我外公外婆家里,她当时的工作是顶外公的班,在一家国有巨型纺织厂,外婆家的房子自然也是工厂的宿舍区,离厂子步行就五分钟。

老厂区里有食堂,有公园,有开水房,有澡堂子,有操场,有防空洞,有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它包办了员工以及员工子女从出生到去世的一切,它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圈,只要呆在圈里,一切都很安全。

我上的托儿所,幼儿园都是这个工厂办的,老师就直接从厂子里招聘。我当时并不知道一个孩子为什么要被关进幼儿园里,每天我妈把我塞进幼儿园大门,她前脚刚走,我后脚就刺溜一下从大门的缝隙溜回外婆家。

我妈当时的工作应该并不很忙,然而在我记忆里,她从来都没有管过我,我打从记事起,就每天和外婆混在一起。

外婆大清早四五点就在门口的水泥台上洗衣服,我也四点就摸黑起床;外婆去菜场,我帮着挎菜篮子;外婆养鸡,我跟着撒把米。

外婆有太多家务要做了,恨不得把我撵开,我就只好对着电视机发呆,一遍一遍的跟着哼《红楼梦》的主题曲“枉凝眉”,在没有报纸和课外书的年代,这是我幼儿时期唯一的“文学启蒙”。

那个年代,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家家户户都不关门。楼上的小丽阿姨总在外婆家客厅沙发上坐着自顾自的磕瓜子,有时候还帮外婆扫下地炒个菜,帮衬一下家务。

小丽阿姨打扮得很摩登,烫过的头发丝丝分明,大红唇衬着雪白的肤色,我以前一直觉得她不是暗恋我舅舅,说不定是我未来的舅妈!

对面有一个老太太,别人叫她阿香婆,她喜欢偷摘外公养的玫瑰花,开一朵摘一朵,摘来别在耳朵上,招招摇摇的到处闲逛。我经常守着她出现,然后大叫一声“小偷”,外婆总是摆摆手,“随她去吧!”

后来我才知道阿香婆很早就没了老公,也没有子女,耳边弄一朵玫瑰花带带,大概是她一天中最甜最美的时刻。

隔壁的阿太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摇椅摆在我家门口的葡萄架下,外公外婆都不擅长种花弄草,这个葡萄藤年年只长叶子不结果,它唯一的作用就是成为整条街的大凉棚,夏天总是聚满了人。

隔壁阿太的蒲扇一摇一摇就这样呆坐一天,她脸上爬满了沟沟壑壑,眼睛浊黄浊黄,像是一摊将要熄火的烛光。

我3岁起就敢一个人到处溜达,出门走两步就是田埂,街边的房屋都是低矮的平房,没有要闪避的车辆和行人。在外头要是被欺负了,隔5分钟就会传到外婆耳朵里,她就立马出现,把哭唧唧的我领回家。

最期待的还是夏天,我就跟着表哥这个孩子王,和一大群小屁孩在热乎乎的大石头上拍洋片,去厂子里的阴森森黑魆魆的防空洞深处探险,去公园的水塘里捞鱼。

我妈从来没有操心过我这个内向胆小的娃,怎么交朋友的问题,即便社交力基本为零,童年也从来都不缺玩伴。

这个圈里的孩子也大概率不会养坏,因为四周都有无数双眼睛帮忙盯着呢。

『命运是巨大的车轮』

这种带着强烈“乌托邦”气息的安稳日子,在我的童年时代并没有维持多久。

就像《漫长的季节》里上演的那样,这些国有大企业大工厂越来越不景气了,下岗潮一触即发。即便范伟是厂里的劳动模范,秦昊是90年代被特招进来的大学生,都逃脱不了被下岗减员的噩运。

最让人唏嘘的是秦昊,曾经那么帅气、机灵、会来事又能说会道,精气神一下子被“命运的车轮”给碾碎了,往后余生都跟着范伟开出租,从里到外都透着“躺平任嘲”的咸鱼气质。

很多人用一句话总结《漫长的季节》,说这是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歌,命运是巨大的车轮,它轰隆隆毫不留情地碾压过每一个人的始终。

但我觉得这样的论调就太过丧气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被命运的血盆大口吞噬得遍体鳞伤,至少我妈不是。

我妈没有被下岗潮“拍晕”,她敏锐地察觉到了风向,早一步跳出了那个“圈”,还辗转去了大城市的外企做会计。作为一个中年妇女拥有了洋气的英文名,用email跨洋沟通工作,很早就能出国公费旅游。

我很欣慰我妈能有一段这样的经历,她不再是寄居在母亲屋檐下的大女儿,不是处处要让着弟弟的姐姐,也不是要依附丈夫才能生活的妻子,甚至于独自在外打拼的时候,还远离了养娃的琐碎。这是一段完全属于她自己的时光,她可以真正的做她自己。

命运会让你难受,会让你绝望,它会调皮捣蛋,甚至冷酷无情,但只要你不停向前,只要你支棱起来,它就奈何不了你。

所以,当你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向前看,别回头。”

『向前看,别回头』

五一的时候,我带女儿去爬黄山,山路很陡,她扭扭捏捏地想打退堂鼓,我对她说,“妈妈22岁才靠自己赚的零花钱来了黄山,妈妈24岁的时候才有人教我登山杖怎么用,但今天才9岁的你,就已经有了妈妈22岁才会的东西,才看得到的风景,”

每一代有每一代的丰盛,每一代有每一代的挑战。小时候的我们,在平地上捡石头,就觉得很快乐。现在的孩子,需要爬山去找珍宝,快乐来得不那么容易了,但山顶的风景终究是不一样的。

天会更蓝,云会更大,落日近在眼前,星星会更亮。

时隔30年我再回去老厂区的宿舍楼,小丽阿姨还是那么喜欢在外婆家进进出出,每次看到我大老远就开始嚷嚷“你回来啦,孩子都这么大啦!”

现在的舅舅颜值衰败得堪比油腻版秦昊,小丽阿姨也早就当了外婆,她还是那么爽朗热络,外婆的寿衣也是她帮忙穿的,我想过去的帮衬和热心肠,也不仅仅是一份没有说出口的喜欢。

老房子还在,花坛里的玫瑰花枝还挺立着,没了阿香婆的采摘,它仿佛再没盛开过;葡萄架也被后来的小区物业拆了精光。

眼前的事物都变老变旧了,但在我记忆里,它其实什么都没变,每一个角落依旧闪闪发光,光团里外婆还在葡萄架下浇水施肥,我问外婆,“这葡萄从来不结果,为什么还要浇水。”

外婆说,“隔壁的阿太要来底下乘凉啊,她说屋子里太冷清了,葡萄架下看看老街坊来来往往,心里才舒坦。”

这大概就是我想讲给女儿听的故事,我没办法再把她拉回像乌托邦一样的“圈”呵护起来,但我还是想让她知道,生活在里面的人和那些人的故事——

这是妈妈心底里藏了30年,也最想传给你的“宝贝”,那就是善良,认真,纯粹的过好每一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