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李文道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伟利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科研主任
主持人: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今天来到我们访谈室的有两位嘉宾,第一位是李文道教授,他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李文道教授不仅在学术方面很有建树,在实践层面也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推荐大家阅读他的《男孩危机》《女孩危机》《好好做父亲》。
李文道:谢谢。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有关青春期教育的问题,和二位一起深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及家庭教育的应对。
主持人:第二位是家长嘉宾张伟利。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其中一个孩子正处在青春期阶段。作为家长代表,他还是教育方面的专家,本身是毕业于北师大的学前教育研究生,现在是北京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科研主任,还是北京市的优秀教师。既是家长,又是专家,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同时又是一个青春期孩子的父亲,几乎参与了孩子的每一个教育阶段,讲到这一背景,我很期待伟利在分享时能站在全程参与的角度去谈青春期的教育问题,相信会更有预见性。
张伟利: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来到这里。我的双重身份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便利,刚好我家的孩子也处在青春期阶段,我也有一些疑问,很期待今天能在李老师这里得到一些答案。
主持人:另外,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常年做有关家庭教育和学校管理方面的工作,之前做过四年的中学化学老师和三年的班主任。所以关于青春期这个话题,我也有一些案例想和大家分享。
一、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主持人:在开始话题分享之前,我想先问一下伟利,您作为家长代表,对目前孩子正在经历的青春期的问题,有没有一些体会?孩子在进入青春期阶段之前和之后,在心理和行为上有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给你带来了哪些挑战?
张伟利:要说变化,我觉得最明显的就像他妈妈说的,“儿子你现在个子比我高了”。
主持人:身体的变化。
张伟利:在跟他互动的时候,他的体型变化给我们带来一些视觉上的冲击,因为我儿子比较健壮。另外,我感觉最明显的一点是,过去我说的一些话他也能听,现在他好像有自己的想法了,总是说“干嘛要听你的”。
主持人:您从事教育也会经历这个困扰。
张伟利:对,肯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毕竟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到了青春期阶段,肯定会有一些意想不到,或者我们了解得不是特别清晰的情况发生,怎么与孩子互动对我和他妈妈来说都是比较大的挑战。
李文道:刚才张老师从两个角度论述了青春期的变化:一是生理变化。到了青春期,孩子的身体会迅速发育成熟,比如身高像吃了化肥似的蹭蹭窜起来,这种生理变化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冲击。身体的成熟、性的成熟给孩子带来了强烈的成人感。
这种成人感可以从生理上去思考,比如孩子上幼儿园、小学的时候,看父母要仰视。因为长期仰视父母,在孩子的物理视野里,父母都是“巨人”。到了青春期,随着他身高的增长和身体机能的成熟,孩子看父母的角度可能先是平视,再变成俯视。生理的成熟带来的强烈成人感,让他希望父母尊重他、把他当作大人看待,开始要求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这时候很多父母可能适应不了,觉得以前那么听话的孩子好像突然变得叛逆了。这里的“叛逆”实际是一种成长,是成熟的必要步骤,没有“叛逆”,一个孩子很难成为真正的成年人。
主持人:换句话讲,这种“叛逆”代表着内心力量的迸发。
李文道:对。所以我觉得,作为父母,如果早了解到这一点,态度平和地做好接受孩子长大成人的准备,适应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主持人:刚才文道教授提到了“叛逆”这个词,孩子多大开始叛逆呢?有的家长说2岁,有的说5岁,有的说7岁,还有的说到了青春期,等等。家长认知叛逆的时间点其实是跟着自己的感受来的,当一个孩子的语言、行为,甚至是情绪让他觉得失控了,而他没有好的办法让孩子配合自己、听自己的话,并因此感到沮丧、无助时,他就会定义这个孩子是叛逆的。其实叛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孩子的问题,而是孩子在某个阶段呈现的一个发展特点,是这个意思吧?
李文道:对。孩子的叛逆期有早有晚,青春期的开始也有早有晚。孩子获得成人感,出现由内而外的行为表现,这种变化就会被父母获知。我觉得孩子大概在10岁左右的时候就进入青春期了,有的孩子的叛逆表现比较夸张、激烈,但大多数孩子都不会在行为上和父母发生激烈冲突,只是内心里已经不认同父母的话了。
主持人:是不是自制力强一点的孩子会好一些?
李文道:对。自制力强的孩子修养好,他虽然不认同,但不愿意和父母公开发生冲突。有些孩子的“叛逆”表现就比较外化,一旦和父母发生矛盾就开始怼,这种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青春期问题感触会更深一些。
主持人:孩子因自身特点在青春期呈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比如剧烈和温和,那么这种自身特点与他平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的模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李文道:我觉得青春期的问题之所以严重,可能是因为早期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互动中的问题是延迟到青春期的时候才表现出来的。如果在早期教育中,父母在解决和孩子的冲突时是采取一种建设性的、比较温和的方式,那么到了青春期时往往会很自然地延续之前的方式,即使遇到冲突、矛盾也能较好地解决。在早期教育中,如果父母对孩子态度强硬,孩子限于生理、心理能量不够,当时不敢去挑战父母。但到了青春期,他觉得自己长大了,有力量了,就会用比较激烈的方式来挑战父母。所以青春期会不会出现叛逆,其实早在青春期到来之前就基本决定了。
主持人:这个观点比较新,应该能给家长很多启发。
张伟利:刚才我在听的时候想起前两天降温,我儿子早上非要穿短裤出门。我说,你觉得今天穿短裤能行吗?他也不搭理我,穿着短裤就去了。可能那天温度确实低,他自己也觉得有点冷,所以后来把我的话听进去了一些。到了第二天,我没说啥,他就把长裤找出来了。我觉得未来,我们家孩子应该不会出现激烈的对抗父母的行为,因为平时我们比较注意跟他互动的方式。现在他长大了,有很多自己的爱好,也了解很多东西。他喜欢看书,对宇宙感兴趣。这方面我不太擅长,所以跟他对不上话。一般他说的东西我会比较认同,不去跟他争论,特别是有些我确实不了解的,就让他自己去找。
李文道:我觉得您在孩子青春期之前采取的这种家庭沟通方式是比较好的。当他跟父母意见不一致时,你可能不会采取特别强烈的方式去压制、命令他,那么到青春期时,他的表现也会比较平和。一般而言,青春期前越是压制孩子,到了青春期时孩子的反抗就越厉害。
张伟利:前一段时间,他总是喜欢把作业拖到最后,有时候做不完,所以我们对他比较严厉。但是几次之后,不管你严不严厉,他还是那样,就是不搭理你,有时候还会摔书。后来我想,算了,这是他的事,索性不管了。慢慢不管之后,他反而好了,回到家先做作业,然后再去玩。弹琴也是这样,原来都是他妈妈逼着他练,规定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必须弹。他会有一些比较情绪化的举动,比如把琴谱弄到地上。因为前期练习不够,老师来检查的时候,他就意识到自己之前做得不太好。现在他妈妈稍微说一下,虽然不太情愿,他表现得还是比之前稍微好了一点。我们一直在观察他,在观察的过程中对互动模式稍微做一些调整。
李文道:对,青春期时,父母最好主动调整,这样孩子青春期的过程会相对平和一点。如果家长不主动,孩子就会用对抗的方式去争取自己的权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一般会得逞,而亲子关系会进一步恶化。所以父母真的要学会主动放权,只有给孩子独立的空间,他的独立性才能发展起来。如果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对他管束过多,帮他包办太多,他就没有机会获得成长。等到了青春期,当他想独立时却没有独立的能力和判断,反而会惹出一些事来。
张伟利:对,这就是我们担心的。孩子到了校园,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时候、很多事情要自己独立去解决。所以提前培养独立能力对他以后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