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当工人,是一个骄傲的职业,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国家职工。
那时候,如果你拥有这个身份,在谈婚论嫁方面,就拥有优势。工人们每天早上顶着日出上班,工厂的大喇叭里播放着广播和报纸摘要,人们三三两两涌进工厂的大门,这个情景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中被完美的重现出来。
中午,大家统一吃食堂,伙食不错,馒头很大很香,工厂里有幼儿园,很多职工的孩子就在这里长大,其中,就包括我。
年幼的我,面对工厂大门的门岗叔叔,进出大门,总会跟他打个招呼。厂子有两个门,一个南门,一个西门,厂子很大,我从一头都没有完整地跑到过另一头。
那里是小朋友们玩耍的天地。这是我童年对于工厂最深的记忆。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在地方贡献的GDP或许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几代人延续在同一家工厂上班,“接班”成为了当时的一个普遍现象。
在最近刚刚结束播出的电视剧《大博弈》中,一家百年老厂的变革正是万千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经历的真实写照。剧本写得很好,电视剧拍得也很好,人物很有代入感,很容易让人回忆起那个年代。有些感慨。
剧中有一句台词:如果让一家百年老厂,在我们手里破产了,那将是历史的罪人。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是的,我母亲的国企就宣布破产了,这成为了一代工人心中的痛。
也让长大后的我开始反思,一家百年老厂,怎么就会倒了呢?它曾是多少年轻人心中的梦啊,曾经的企业厂长,是否也被这句台词刺痛呢?
工人是企业的符号,曾经,他们气宇轩昂地进厂上班、下班,内心富足,“开开心心上班来,高高兴兴回家去”,这幅标语,曾经挂在厂门口最显眼的位置。如今,工人这个词,已经变得很稀少了,社会职业变得五花八门,家里的亲戚朋友当工人的也屈指可数。
我现在能看到的工人的身影,就是建筑工地的施工师傅,每到做核酸检测的日子,他们总是三三两两地走来,戴着施工帽,聚在一团,边聊天,边排队。这其中也有一些女工人的身影。
也许是远离工人这个群体,再看这部剧,会觉得很亲切。下车间,做安检、技检、这些画面都显得很亲切、珍贵。
其实,在国企工作真的不错,为了一个梦想,带着全厂职工奋战,是一件很振奋的事情,充满澎湃的力量。当然如果仅仅为了温饱、铁饭碗躺平,就会很无聊。
新时代的工人,与过去有着天壤之别,随着技术的革新发展,机械制造代替了人工,现代工人更多的恐怕是监管这些机器人,在网络上核对数据。
那种以往下车间热火朝天的场面,怕是不多见了。
也许再请一位当年的老工人重走一遍生产线,恐怕他已经认不出了,甚至会热泪盈眶。那些曾经的工厂厂房,或被粉刷一些,或被推倒扩建,但是这一片土地上,曾走来无数张充满青春活力的面庞,他们撑起了中国工业最初的脊梁。
这些面孔值得被记住。
#大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