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资源应如何开发和利用

中国山东网讯在如今的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和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更被誉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要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要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日渐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们的共识。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许多幼儿园虽然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创设出了漂亮的幼儿园环境,却往往没有使环境能够真正同幼儿互动起来,发挥出幼儿园环境资源应有的教育作用。所以说,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幼儿园的环境资源,强化幼儿同环境的互动,使环境真正发挥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幼儿园环境资源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

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经指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所谓幼儿园环境资源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是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共同选择、设计和创设的;可被纳入到教育课程当中的;能给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发展的机会的;各种具有教育意义与价值的环境。

幼儿园中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飞跃时期。随着他们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与各种环境接触的日益增多,幼儿已从一个自然的人慢慢成长为一个初步具有社会属性的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方面都在逐步的发展起来。感知觉和注意力的不断提高,思维、情绪和情感的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的初步形成都是这一时期幼儿身心发展的具体体现。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幼儿正是在与各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幼儿园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关系到幼儿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只有在符合其身心发展需要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生活、学习的环境,发挥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互动、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鼓励幼儿与环境对话、进行互动,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以使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身心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当前的幼儿园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少幼儿园片面追求环境布置的新颖和美观,过度追求环境的外部表现形式,而很少考虑环境对幼儿的实际影响,从而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园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教育性

在幼儿园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幼儿园的区角活动创建的虽然很有特色,在每个班里都至少有一个区域供幼儿进行分组探索活动,内容非常丰富。但在某些活动区域的设计上设计者只注重了环境的单纯装饰性,一味的去追求形式上的美观,却没有考虑环境与儿童、儿童与课程的关系,使得幼儿很难与环境产生互动的效果,造成了环境资源教育性功能的缺失。

幼儿园的区角环境,本该是幼儿非常乐于参与和探索的场所,是教育性功能十分突出的地方。但在很多时候,幼儿教师只注意了材料的多样性、美观性,也没有充分了解孩子的需求,反而忽略了教育性,最终使环境丧失了原有的教育功能,使环境资源的价值大打折扣。

(二)幼儿园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开放性

传统的幼儿园活动室大都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总是以教室为主,把所有的玩具和材料都被摆放在教室的四周,只在中间留下一个较大的空间摆放幼儿的课桌椅作为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场所。有的幼儿园甚至为了保证幼儿在园期间的安全,避免出现意外责任事故,尽量不组织幼儿走出园门开展教学,这就大大减少了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还有些幼儿园虽然创设了许多专用教室和活动片区,但在平时也很少使用,只有当上级来园检查时,才暂时开放使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做法都导致了幼儿园环境设置的封闭性,忽略了对教室以外和社区、社会资源的利用。这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是收效甚微。

(三)幼儿园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课程割裂

瑞吉欧教育理念认为:“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但许多幼儿园在环境的布置上缺乏创新,与课程割裂。他们在布置环境的时候只是考虑所布置的环境是不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有没有艺术性、美观性,对于其他一些方面几乎不再有太多的时间去考虑,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布置好教室,这一学年便不再更新,这就使幼儿园的环境不能随季节、主题、教学的需要变化而变化。

应该说这种做法反映了一大批幼儿园在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所持有的观念,他们认为幼儿园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需要考虑环境的布置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美观好看,似乎除此以外的其他方面都不再是重要的了。因此他们也恰恰忽视了对一种重要“关系”的把握,即没有认识到环境和课程之间的关系,甚至把这两者割裂开来对待,结果造成幼儿对环境失去新鲜感和吸引力,幼儿与环境不能积极互动,也就不能从环境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和新的发展。

(四)幼儿园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互动性

如今许多幼儿园在幼儿园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仍是由教师在唱独角戏,或者说就是环境布置的主角。教师在布置环境的过程中很少或从来都不让幼儿参与到其中,生怕幼儿出现的错误或问题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虽然这些教师的做法初衷是好的,但他们却恰恰忽视了幼儿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打击了幼儿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甚至会出现幼儿对所处的环境产生反感、厌倦的情绪产生。如果这样的话,即使教师布置的环境再美观再新颖,那也是徒劳无功的。

三、幼儿园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应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环境资源,选择恰当的教育手段,以增强幼儿同环境的互动,引导幼儿对环境的探索,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获得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创设“互动可探索”的环境,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幼儿园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终目标是能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发现欲望和探究兴趣,实现幼儿的主动发展。长期以来,在幼儿园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精心打造的环境却常常难以引起幼儿的共鸣。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有着太多的成人意志,哪里还有幼儿的自主与创造呢?

在幼儿园环境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与环境进行互动,激起孩子们对环境的兴趣,并从环境中不断地了解掌握获取新的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提供丰富发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位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材料是幼儿思维和想象的外壳,大量丰富的、可操作性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能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科学环境之中,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丰富。例如:为了让幼儿感知不同质地的材料以及小孔与粗细的关系,我们可以在活动区中投放大量的插花材料,例如做花瓣用的各色卡纸、吹塑纸、棉绒绒纸等和各种长短、粗细不同的管子。从而使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让他们的手眼得到了发展,同时触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我们应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上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