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毁掉的家长们

当孩子在动物园兴致勃勃的看小猴子时,你一会儿说他这有什么好看的,一会儿催他离开,不然就看不到其他动物了……

亲爱的家长,如果你也做过这些事儿,就别怪孩子“做事总三分钟热度”!

因为当孩子在专注于某件事情的时候,你的所有关爱都只是打扰!

孩子的专注力,已经成为家长的命门,如果学龄前无法培养好孩子的“专注力”,上小学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上课不认真听讲,做作业的时候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找东西,一会儿要上厕所……总之,写个作业一晚上能让家长咆哮无数次。

可是,各位家长要知道,孩子的专注力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最初都能很专心的看一件东西老半天。但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却成了“专注力杀手”!

所以说,一个专注力不强的孩子背后,肯定有一个或者几个破坏孩子专注力的“熊家长”!

是不是有点儿吃惊,我们在以爱之名爱孩子的同时,为何却竟然成了破坏孩子专注力的始作俑者?

关于专注力

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人的注意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注意力缺陷,常常是许多差生的共同特点。

家长们的以下几种行为都会破坏孩子“专注力”

1.给孩子过多选择,用物质补偿孩子

因为长期在外地打工,所以,小葵的父母总是在过节或者放假的时候,给他带回家各种各样的玩具,光是小汽车就有百余辆。可是,小葵似乎并不感兴趣,每种玩具都是三分钟热度,几乎都还是新的,他已经没什么兴趣玩了。

对啊,因为他的父母已经又会给他买更新的玩具了。他几乎来不及玩那些旧玩具,家长的出发点都是好的,觉得自己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希望孩子的童年不像自己小时候那般物质匮乏,只有一件玩具,所以拼命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最多最好。

可是,这些玩具其实并不一定是孩子自己喜欢的,我们并没有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反而还用过多,丰富过头甚至泛滥的选择让孩子的注意力被无情的分散掉了。

2.过度自以为是的关心,其实是打断

出去玩,经常能看到焦虑的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着孩子在外面,隔辈带娃的优点是父母可以腾出手来更好的赚钱养家,可是,隔辈带娃的缺点也经常凸显出来,隔辈带娃有两种极端,一种是看上去特别严厉,一种是看上去特别溺爱。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里养成了趴在地上看绘本的习惯,回到家里,仍旧拿一本绘本趴在地上认真的看起来。

严厉一种的会大骂:“你是不是有毛病,趴在地上干什么?给我起来到桌子上去看书!”如果孩子不肯听,就开始动用家法。“叫你起来不听是不是,感冒发烧的时候别找我!”

家长的这种行为,在无形当中,就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3.自作聪明的过度干涉孩子甚至强迫孩子

小九九自己在纸上画画,画的非常意识流,他每画完一张,就高兴的大喊,“哦也,哦也”,玩的非常欢。这个时候他爸爸看到了,过来看了一眼:“你怎么这么浪费纸,一张纸上就画了一点点?”然后他爸爸就开始教他,如何节约用纸……

结果小九九再也不肯画了。爸爸却一点没发现,还在那自得其乐的画起了简笔画,想让小九九照猫画虎。“哎,你怎么不画了,快画啊,你看看爸爸,这样画多节约纸张,而且画出来的东西就是东西,你画的是啥,完全看不懂,乱七八糟的!”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无形当中用了一些自己边框把孩子套住,自作聪明的过度干涉孩子甚至强迫孩子用自己的那一套,这真的是大错特错。其实这个时候,我们所需要做的,不过是,安静的陪在孩子旁边,让孩子自己摸索和思考。

4.让孩子随时处在嘈杂里的环境不得安宁

因为怕孩子自己在房间里玩发生危险,所以,把客厅开发出来给乐乐用,乐乐的图书角和玩具角都在客厅。可是,每次乐乐专心致志的玩玩具或者看书的时候,爷爷奶奶总是在咆哮,大吵,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吵个没完;而爸爸妈妈也没闲着,一个玩手机,一个看电视,还动不动过来骚扰一下乐乐的进度……

试问,这几种情况之下,孩子怎么可能专心致志啊!所以说,孩子的专注力就是这样被家长破坏的!

我们如何保护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1.让孩子拥有良好的高质量的睡眠

睡眠很重要,特别是到了夏天,又是长个子的时候,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基础条件。良好的作息习惯,也让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连好好睡觉都坚持不了的孩子,恐怕很难培养专注力。

2.给孩子提供一个“看似无忧”

实则“默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