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种子图画书不是拿开学习东西的,

松居直先生说过:

“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是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先生的一部代表作。

作者以自己的童年成长、育儿经验、以及从事童书出版行业的深刻体认,系统介绍了图画书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打破了当今许多育儿迷思,并列举了许多生动的实例教家长和教师如何为孩子挑选优秀的图画书、如何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

《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使“亲子共读”的幸福画面,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永难忘怀的温馨回忆。

作者回忆起自己三岁到五岁时,妈妈念给他听的图画书——《孩子国》。

即使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仍然能清晰地记得图画书里,那一首首童谣,那一幅幅插画。

但是,上学期间学习的课本,他只能艰难地想起只言片语。

可是,为什么没有刻意学习的童谣和插画能够留在记忆深处,而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的知识却记不起来呢?

绘本起源于欧洲,已有多年的历史,二战后传入日本也就是年的样子,在日本发展起来,绘本的英文叫picturebook图画书,传到日本,日语叫えほん,翻译成中文就叫绘本,因为是舶来品,有的人叫绘本,有的叫图画书。

松居直就是亚洲绘本的先驱者,他创办的绘本《桃太郎》和《儿童之友》在日本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也给成人写了很多指导绘本阅读的书籍,比如《绘本之力》《我的图画书论》,《如何教孩子读绘本》还有我们今天说的《幸福的种子》等等。

父母一句一句的读故事给孩子听,就像是在播种一粒一粒语言的种子。

当种子在孩子心中扎根的时候,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真正让父母与孩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户口簿或者出生证明书,而是温柔的,人性化的言语。

意大利一位教育家说:

“光爱孩子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感受到爱”。而绘本就是一座桥梁,让大人通过绘本来和孩子对话,让大人与孩子都能感受到对方的爱。”

我们无疑是爱孩子的,但是这种爱是不是让孩子感受到了,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读书给孩子听,是能够使孩子感受到爱的一种方式,在图画书的世界浸润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一定是幸福的。

《幸福的种子》中,记录了一位母亲的手记。

这位母亲偶然获得了一本名为《儿童之友》的图画书,她被书中的故事内容和插画深深吸引,于是开始读给不满1岁的女儿听。这样的亲子时光,持续了好多年。

后来,女儿上学了。她不仅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还会将妈妈前一天晚上讲过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邻桌的小朋友听。

多年以后的某一天,这位母亲正给小儿子读着图画书,女儿在一旁看书。母亲本以为女儿看的是小说,而女儿竟捧着《儿童之友》,看得津津有味。

妈妈读图画书给孩子听,实际上就是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这颗种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生根发芽,与孩子的思想、行为融为一体,让幸福感由内而外散发出来。

可是,图画书的种类繁多,并非所有的图画书都适合读给3-6岁的孩子听。

一本好的图画书,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更能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松居直一直着眼于大格局的绘本角度,从业初期就钻研各国绘本编辑与创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