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节,柳先生和妻子对着满桌子的菜伤心落泪。自从儿子遁入空门后,他们一家已经8年没在一起吃团年饭了。
就在这时,儿子打来了电话。他对父母说:“爸,妈,我要还俗!”
柳先生老两口听后喜极而泣。他们的儿子终于要回来了。
柳先生的儿子柳智宇读高中时上高一就获得过数学方面的大奖,得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循环赛的金牌,是北大数高材生,还收到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邀请。
这样一位数学天才,怎么会出家当和尚,8年都不回来呢?
01
年6月,柳智宇出生于湖北武汉,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物理老师,母亲是工程师。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对他管教就非常严厉,不准他出去玩耍,陪伴他的只有书籍和各种练习题。
由于柳智宇很少接触外人,所以性格比较孤僻,但在数学方面却有与众不同的天赋。
别的小朋友还只能动画片玩游戏时,他可以把物理和数学书上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
年,柳智宇刚上高一,就写了一篇关于数学方面的文章,获得了大奖,据说他研究的是17世纪的数学难题。
读高二时,柳智宇又夺得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循环赛的金牌。
年,他被选入奥林匹克赛的国家集训队,以满分的成绩在国际大赛中一举成名,组委会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凭着这些取得的成绩,柳智宇被保送到北大数学系。大学期间,他也是获奖不断。临近毕业之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并给出了高额奖学金,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望尘莫及。
虽然柳智宇在北京已经独自生活了近四年,但柳妈妈还是不放心,除了帮儿子准备好吃的用的,就连国外的接机向导都安排好了。
可是,就在她把出国事宜都安排妥当后,却突然收到儿子的消息。他告诉母亲放弃去美国学习的机会,要到京郊的龙泉寺剃发出家。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下子把柳爸和柳妈击垮了。柳妈当场就晕了过去,紧接着大病一场,而柳爸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觉得自己对儿子的关心和了解不够。
02
其实早在中学时,柳智宇就在日记中写下关于善良的定义和对人生的思考。
有时他帮助了同学,就会觉得很开心,甚至忘记曾经的不愉快。
从柳智宇的作文中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有大爱、善良的孩子。
可是,柳爸和柳妈却很少注意到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他们眼中只有孩子傲人的成绩。
这些似乎都与他后来选择遁入空门埋下了伏笔。
大一时,柳智宇受北大学姐引导,加入了学校的耕读社,接触到了佛学,并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
耕读社成立之初,社员们经常聚在一起诵读儒家经典,学习传统文化,但后来却与禅学越走越近,偏离了创办社群的初心。
而柳智宇则在年时,当上了耕读社的社长。从此,大学期间,他就开始虔心向佛,吃斋诵经,并大力宣扬佛经,还到寺庙做起了义工。
父母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趣,并没有横加干涉。而这次对于他要出家的决定,则动员过导师和同学帮忙,想劝他改变初衷,但都无济于事。
于是,父母不得不含泪接受了儿子遁入空门的事实。
到龙泉寺后,柳智宇以为找到了心灵乐土,非常勤奋。他每日吃斋念佛,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在这里,他遇到了闻名全国的学诚法师,并对他十分崇拜。只要是学诚法师的课,他一次都不落下,还认真做了笔记。
年,柳智宇参加了龙泉寺《南山律典校释》32册文稿的编写和校对。
这个工作量很大,柳智宇经常工作起来就忘记了时间,这对原本就身体虚弱的他来说,是一种挑战,但他一直努力坚持,始终没有放弃。
但是,书籍出版后,却没有署上他的名字,而是学诚法师。
随着时间推移,寺里的所见所闻让他越来越感到糟心。他丝毫感受不到佛门的清净,反而被一些烦心事所累。
有一次,他精挑细选了一些课程,打算给新沙弥上课,没想到惹恼了法师,不仅批评他不懂规矩,自以为是,还让他把上课时间改了。
有些时候,柳智宇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虽然说得合情合理,但由于人微言轻,没人愿意听取他的建议。
更让他不可思议的是,年,学诚法师还被曝光挪用僧团资金,和女徒弟不清不楚。
如果说出书一事让柳智宇感到失望,但后来发生的这些事,则让他清晰地认识到:龙泉寺并不是他想象中的清净之地。
龙泉寺是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都让他如此失望,那何处才是清净之地呢?
03
年,柳智宇决定离开龙泉寺。在此之前,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年,柳智宇就接触了心理学,并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他把心理学和佛学相结合,创造出了佛系心理咨询。
他一边给人做心理咨询,一边编写了《乡村医生心理服务手册》。渐渐地,很多人慕名找他做心理咨询。
疫情期间,只要是柳智宇能做的,都乐此不疲。他带头为家乡武汉募捐,又写文章为给人做心理疏导。
柳智宇每天对着那些需要倾诉的人,从他们的故事中感受喜怒哀乐。他觉得像这样帮助他人,活着才有意义。每天忙碌、充实的生活让他的内心更加释然。
年5月,他到一家心理咨询公司任职。由于专业知识丰富,他被任命为事业部经理,主要负责心理咨询课程的研发。
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工作,他在公司附近租了间房子。与其说是房子,其实是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卧室,卫生间还是公用的。
刚入职时,他就向公司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公司给他开出的月薪是3万,他却说:“把我的工资降到2万吧,我不买房、不买车,也不结婚生孩子,不如给其他员工!”
柳智宇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不让人觉得意外,因为近几年,他一直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
很快,他又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年春节,柳智宇的父母像往年一样,看着满桌的饭菜怅然若失,潸然泪下。12年来,他们很少收到儿子的消息,想见一面也很难,儿子只说他的法号叫贤宇。
就在他们沉浸在悲伤之中时,柳智宇打来了“爸、妈,我要还俗!”柳父柳母听到这个消息,内心激动万分。
不久,柳智宇回到了久违的家。他看到当初健朗的父母如今已变成白发,不禁心里一阵酸楚。他感到家里的一切是那么熟悉亲切,心里感到特别开心。
从北大才子到佛门僧人,柳智宇的选择曾让很多人唏嘘不已。本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研领域为国家做出贡献,却选择了一条不寻常的路。
柳智宇也曾对人说过,父母关心的只是他的前途,却不理解他内心的痛苦。他用12年的时间,只是想去找寻心灵的出路。然而,人生又有多少个12年可以虚度呢?
柳智宇的经历无疑也给父母们上了一课,希望孩子成龙成凤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内心的需求。只有帮孩子强大内心,才能让他们抵挡住人生中的风风雨雨。
作者:微澜
编辑:兰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