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上过大学的妈妈,培养出了“中国奥数第一人”,只因为妈妈从孩子两岁数学启蒙开始,就坚持做一件事情。
其实并不难,只是很少妈妈能够用心去做!被称为“中国奥数第一人”的孙路弘老师在一本书中,这样讲述他是如何对数学产生兴趣的。他说现在的数学启蒙有些偏离实质轨道,让孩子对数学失去了兴趣。
数学启蒙并不是让孩子学会算数。数学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单纯的算数并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家长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接触数学,看到数学是多有用,孩子才能对数学有兴趣。
孙路弘说自己的妈妈,没读过大学,没做过幼儿园老师,但是妈妈始终坚持让他做一件事情,就是让他数数,并由此把他领进数学的乐园。孙路弘从两岁开始就在妈妈引导下数手指,后来开始家里的大米、饺子、图书、筷子。
等到他九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可以花样数数,正着数,跳着数,2,4,6,8或者0,6,12,18,24。
正是小时候不断数数的过程,让他熟悉数字和数学规律,对数学产生的兴趣。孙路弘老师说的“数数”,其实就是数量对应的过程。这是给孩子做数学启蒙的第一步。
孩子为什么首先要学习数量对应呢?
家长可以先检查下自家孩子,是不是有这些情况,若有,说明孩子没有学会数量对应。
1、不知道物品的数量如果生活中,家长注意观察,会发现很多孩子能从1数到10,但是给他拿出两个苹果,却不知道是2。这是因为孩子天生不会计算数量。他们还没有抽象思维,所有的概念都要用看到的东西去转换。
2、数物品的时候会跳数或者漏数孩子数物品,直接从3跳到5,是因为他们不明白数的顺序的连续性。
3、刚刚数完物品,却不知道是几之前看过一个文章说,妈妈在孩子数数后,直接带孩子去做智力检查,因为上一秒刚刚数过三块糖,下一秒问他有几块糖,娃马上就糊涂了。
4、超过5就开始不顺畅当物品超过5的时候,孩子数数接不上,每次都要从头数。以上种种,不是因为孩子笨,就是因为孩子不明白数量对应的原因。家长给孩子的数学启蒙缺了“数量对应”这非常重要的一环。
数量对应的关系不明白,会影响孩子做以后的加减法算式,像J妈之前说的1+1等于11的例子,就是这个原因。怎么给孩子做数量对应的启蒙呢?
四个步骤
1、让孩子学会数字的名称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数数,孩子从1-10,然后20,循序渐进。这个阶段,只要让孩子会“背”就可以。幼儿记忆力都是惊人的,这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
2、让孩子把数字和书写对应孩子会“背”数以后,家长可以拿出数字卡片,让孩子找出他们。这个阶段,写在纸上的数字,对于孩子来说就像图画,他们也能很快地掌握。
3、练习数量匹配这个是重点。也是需要反复练习的。家长可以找几个相同的碗,瓶子,纸杯,都可以。家长拿出两个纸杯,把1到5个上面的物品放入每个杯子中,确保每个杯子中有相同数量的物品。但是,但是杯子里面物品是不同的。
孩子就可以练习把相同数量物品的纸杯找出来。还可以让孩子按照物品数量多少去排列杯子。家长还可以想出一些花样,比如提前装好杯子,让孩子找出物品数量相同的纸杯。
4、练习数,量,书写匹配
第三步的练习孩子做了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做数量书写匹配,为进行加减法计算打基础。
我用的就是根据蒙台梭利早教法设计出的这种数学启蒙教具。有天平,有小动物砝码,有数字卡片和题卡。让孩子结合题卡和喜欢的小动物玩具效果非常好。
**绿色卡片代表简单级别。孩子可以根据绿色卡片上的纸是标明把对应的数字和对应数量的小动物放在天平的左右两侧。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可以建立起数量对应的关系。
**紫色卡片是中等难度。家长可以把数字卡片单独拿出来,让孩子摆出对应数量的动物。还可以把动物拿出来,让孩子找出对应的数字卡片。然后让孩子根据这种对应关系,拿出数字砝码和动物砝码,让天平保持平衡。
**蓝色卡片是复杂难度。这已经涉及到加法公式了。家长可以根据题卡上面的算式,让孩子摆出实物算式。让孩子明白加减法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蒙台梭利的数学启蒙思想告诉我们,让孩子学加减法一定要从食物着手,抽象的算术公式只能让孩子越来越糊涂。孩子在家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蓝色卡片的练习以后,对简单的加减法算式已经非常熟练了。他们不单只是会算几加几,而且是真正明白算式里面的含义。这套教具一共包括19个动物砝码,10个数字砝码,一个天秤,30道题卡。
邦臣小红花脑力游戏启蒙数学全2册数学思维启蒙精选月销量71¥¥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还可以给孩子买配套书籍《邦臣小红花脑力游戏启蒙数学》,是很多幼儿园老师推荐的。是双语版,里面很多游戏卡让孩子在学中玩,效果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