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妈
父母:“虽然有点难,但是你这么聪明,一定能够完成!”
这样的话,一两次有效,多了,就没意义了,是一种应付,于孩子的自我效能提升,并无用处。
父母:“这么简单,你都不会啊,再想想。”
这样的话,会打击到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很笨,孩子会越来越不自信,逐渐丧失“自我效能”。
什么是“自我效能”
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人们是否能够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翻译到孩子身上,就是还在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所学知识,去完成学业、生活任务等内容时候的“自信程度”。
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比较差,那么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会不自信,出现不愿学习、做作业拖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各项问题。
而“自我效能感”比较强的孩子,大多就是我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孩子的自我效能,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拥有的,这和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家长能通过“说话”,让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提升,你是否愿意去学呢?
如果,你家里有幼儿园、小学的小朋友,但你又不是一个特别“会说话”的家长,那么,果妈为你准备了3个话术,家长只需要“套用”,就能够让自己和孩子的对话成为“高效对话”,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01第一句话术:“虽然有点困难,但爸爸/妈妈知道,你是一个非常()的孩子。”
你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孩子;
你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孩子;
你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孩子……
空格里,填上你对孩子的期许,就可以了。
开心果小时候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很是娇气,摔个跤,都能坐那里哭半天,等着大人去把她扶起来。参加户外运动的时候,都得观察老半天,不敢去参与。
上幼儿园后,老师都说,开心果胆子有点小。
后来,果爸开始经常带开心果进行一些户外运动,每次她害怕的时候,果爸都鼓励她:“宝宝,虽然爬这个有点困难,但是爸爸知道,你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孩子,爸爸在下面保护你呢!”
经过多次的训练、鼓励,开心果开始变得越来越热衷于这些户外运动了。
对于小学生而言,同样可以适用于学习上。
比如,孩子做数学题做得不会,解不出来的时候,家长可以说:“虽然这道题有点难,但妈妈相信,你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孩子,能够慢慢去思考。”
家长用这套话术,就是在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你会越来越好!孩子也会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自我效能感就提升了。
02第二句话术:“爸爸/妈妈看到你()做得越来越好,你进步了!”
你吃饭吃得越来越好了,蔬菜都能吃很多!
你跳绳越来越好了,进步了!你会越来越强壮!
你完成作业速度越来越快了,质量还很高……
这句话,家长会说其实很简单,不简单的是,家长要高质量陪孩子,能够发现孩子进步的细节,这样,这句话的效果才会越好。
开心果之前玩太空滑板车,这是一款既能滑,又能骑的滑板车。一开始,开心果只会滑,每次想骑都失败了。后来,干脆不想骑了。
然后,果爸出场了,他一直鼓励开心果。
“爸爸看你能站在上面不倒耶,比之前进步了哟!”
“爸爸看你能踩得动踏板了,那么距离会骑也不远了!进步真快!”
“你会骑了耶!哇,进步真速度!”
家长不断在说孩子的进步细节,让孩子知道,父母把他的点滴进步都在了眼里,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便会不自觉地往上提升。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孩子的第一想法,就是“前进”,而不是后退!
03第三句话术:“哇塞,你在幼儿园/小学,你会()了!”
有多少孩子,是非常不热衷于上学的?
果妈的一个亲戚,但凡说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就会吐槽:“我家孩子哦,特别怕上学,她说她哪怕回来种地,都不想上学。”
然后,说到孩子上学这个问题,这位亲戚的观点是:“现在的孩子,太辛苦了!上学,太累了!”
果妈觉得,这个孩子哪怕再热爱学习,在家人这样思想的灌输下,也会变得不爱学习、不爱上学吧!
想要让孩子爱学习,第一步,至少得让孩子爱上学校吧!
开心果上幼儿园,除了前几天有些“分离焦虑”,后来就不存在不想去幼儿园的问题。甚至周末放假,她还大哭:“妈妈,我要去幼儿园!”
孩子真的那么喜欢上学吗?或许是,但是,果妈能够明显感觉到,我们在利用话术说出一些话之后,开心果对幼儿园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比如,画画。
果妈说:“哇哦,你会画小人儿啦,还会画大山、太阳了!你是在幼儿园学的吗?”
开心果开心地直点头。
自此之后,在学校学了啥,都会“展示”给我们看,有时候是捏个小动物,有时候是唱一首儿歌,有时候是跳一段舞。她每天去幼儿园,就有了目的:我要学新本领!
这样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小学生。其实,这样的夸赞,让孩子无意中感受到:我在学校能学到很多新知识、新本领,我在进步,我在成长,我要努力!
这样,孩子的自我效能,是不是又提高了许多呢?而且,家长也再也不用催促孩子去学校了!
果妈寄语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不听话、不懂事,如果家长用对方法,说对话,或许,育儿能够变得更轻松。
果妈一直觉得,说话就能做的教育,是性价比最高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