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科普中国」
本期受访者:宋子成,山东大学数学系本科在读,笔名:烬雨。作品《年的一天》获得第四届湖北省“我爱科学”作文竞赛二等奖,收录于获奖作品集《天空的翅膀》;《沟壑》获得第二届星火杯优秀奖。曾任山东大学科幻协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印记文学社社长。
采访实录
高校科幻: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
宋子成:第一次接触的科幻作品是幼儿园时期的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恐龙时代》,蓝猫系列是我童年最喜欢的动画片,勾起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具体表现是像其他观众一样立志当个科学家什么的,不过“蓝猫”身上少儿动画片的标签远大于科幻标签,所以除了这个之外,“与幼儿园老师上初中的儿子聊到《ET》后被科普《太空漫游》”以及“被一本作者叫陈敏、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探索宇宙》某一页推荐《神们自己》”这两个支线剧情分不清谁先谁后了。
高校科幻:您因为什么事情决定开始写作?
宋子成:三个原因,一个是我们山东大学科幻协会去年成立了写作组,每个月抽题目用于写作,我便开始参与其中;再一个就是,数学专业有许多练习题环节没有答案的名著,啃这些名著的过程比较难受且略为孤独,再展望未来科研生涯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感觉科研道路的磨难比我顺风顺水的小学奥数生涯多了太多,感觉身边的许多同伴缺乏小时候学奥数时“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的探索劲,就有一种吐槽期末不考就得过且过,没答案题目遍地现象的欲望,想通过科幻小说的形式展示出来,于是有了写“黑箱”等设定的冲动,于是开始动笔写《沟壑》;再一个就是山大科幻协会的两位学长都加入了星火学院第一期,我有效法他们的打算。
高校科幻:您的文章名为《沟壑》,但是文章内容讲的却是人类文明只是高等文明的造物,这个取名是何意?
宋子成:一方面的原因是指文明间的水平差距是无法填补的沟壑,文明追赶不上域外天主;其次是指人类未来可能面对的,宇宙摆在面前的难题/过滤器如同沟壑般阻隔了星河上的野望,宇宙的空间很广阔,只能呆在其中一小部分的文明如同置身坑谷底部;再就是文章前半段描绘了一个科研产业阶级固化的图景,主角这种优胜劣汰大浪淘沙中拼出来的的佼佼者与从小浸淫数理人文氛围的幸运儿“学子”间有着跨不过去的沟壑,令主角心生想法。
高校科幻:如果高等文明出现,您觉得人类文明会有存续的希望吗?
宋子成:我觉得这完全取决于高等文明对人类的态度,所以我的回答是,会有存续的希望,只要高等级文明并不介意人类文明的存在。对于高等文明的态度,我没有任何可定性的想法。
高校科幻:您的文笔细腻,是如何训练出来的,可以给新人讲讲吗?
宋子成:嗯……首先我得说创作方面我也是一个萌新,并不清楚自己的经验有没有价值,要回答这个问题的话:一是,我的文章里那一部分文笔给人观感还不错的地方应该是凭借自己对科学史的了解写出来的,大家汲取知识的侧重点不一样,我的刚好是这方面,那类推他人应该是了解自己要写的东西的背景,这样能有更多精力放在喻体或类比的选取雕琢上;二是多读(读他人的作品和写作教程)多看多写多参考朋友或者陌生群友的意见,写完重新评估自己的语句选取;三是,曾经读过前苏联的谢安东诺夫的《短篇小说写作技巧》,里面提到过“有向联想”“旧词新用”以及“思考、控制能带给读者新奇感的句子的比例与分布”,我觉得这几点对我和大家有实践价值。
高校科幻:与国外科幻创作相比,您觉得中国科幻又处于什么水平?未来发展会怎样?
宋子成:先说短篇科幻创作,我觉得中国科幻的顶级短篇小说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的水平,我个人最喜欢的国内短篇有:长铗的《昆仑》,刘慈欣的《山》,柳文扬的《闪光的生命》。不过话不敢说满,因为国内国外应该都还有许多优秀小说我没读全,国外的短篇集我读过《nature杂志刊载科幻小说集》(实际上nature上的质量并不顶)《未来的序曲》《窃星诗云沙王那个系列》《大师的盛宴》以及罗杰泽拉兹尼的《趁生命气息逗留》,特德姜的《呼吸》《你一生的故事》,乔治·马丁当编辑的《金星复古科幻》《火星复古科幻》,罗伯特谢克里的《世界杂货铺》,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的众多短篇小说,纪念神秘博士五十周年出的《神秘博士,十二位博士》,还有《科幻世界译文版》的中短篇集和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