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的孩子虽说不是每次考第一,但倒数第一没考过。冷静思考下,真考倒数第一了,我就会这么办:
第一时间和孩子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取得联系,并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在他们的指导下分析原因,认真制定孩子成绩提升方案。
一、认真分析原因。
1.基础太差。
很多孩子考不好并不是偶然现象。他平时上课就听不懂,坐晕车,一到老师全靠蒙,啥也不会,考倒第一算是正常发挥,倒第二算是进步了。
2.学习习惯不好等非智力因素。
上课不听课,下课不做作业,从不预习、复习。世界上从来没有生而知之,都是学而知之。
千万不要轻视学习习惯的作用。课前预习;预备铃响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课本、文具摆放整齐);集中注意力听课;放学第一时间完成作业;整理错题本;考前复习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启蒙阶段没开窍。
笔者从小生活在农村,上小学之前没有上幼儿园。在一年级,很简单的数学题我看不懂题目,记得有一道数学填空题:1个犁子(耕地用的农具)+2个犁子=()个犁子。课本上犁子是用简笔画代替的,我一看题目就蒙圈了,怎么也理解不了意思,最后还是在我同桌姐姐(本家邻居)指点帮助下才做完。
不过度过启蒙阶段以后,头脑仿佛一下子开窍了,成绩如芝麻开花般,很快就把同桌姐姐甩了几条街。就像一条大船,启动很艰难,一旦开动起来,劈荆斩浪一往无前,根本停不下来。这种情况是最好处理的,家长啥也不要做,静等花开吧。
4.不排除智力因素。
有人说清北不是靠硬学的,要靠天赋。观点有失偏颇,但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毕竟很多人不吃不喝不睡觉地学习,也注定考不上清华北大。术业有专攻,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可以学厨师,开挖机。有的体能好,动作协调能力强,可以学体育。还有的钢琴弹得出色,音色优美,可以学音乐。少数孩子过目不忘,又刻苦好学,那就让他考清北。
二、制定补缺补差方案。
补课不如补习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发现孩子成绩倒第一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造成的,家长应该庆幸,因为你只需帮他养成好习惯就行了,而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一般来说,坚持21天就可以固化了。没别的,咬牙坚持21天就是了。而大部分孩子成绩不理想都是学习习惯不好造成的。
三、正视现实,端正心态,不抛弃不放弃,帮助孩子做个幸福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要勇于接受自己的孩子不是神童,不是超人的现实。尽管我们如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孩子心智也是如此。上不了清北可以上,考不了就上一本二本…也不是说高职高专都是别人家孩子上的。很多基础学历不高的不也为社会做出不小的贡献吗?
以上是我的建议和观点,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或者有更好的答案可以留言,我们互相交流和学习,也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到正在看问题的你,如果有帮助到你,请帮忙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