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学还是晚上学,让家长纠结
孩子到了快入小学的年龄,家长就开始焦虑了。符合国家规定入学年龄的好些,正常入学即可。但是每年都有很多差几个月甚至只差几天到入学年龄的孩子,家长就陷入了纠结。
差个半年左右的,干脆也不想了,就让孩子晚一年上学。但是,家长心里是不甘的,总有很多担心。例如,孩子吃一年入学,意味着所有的事情比基本同龄的孩子都迟一年。
那些只差几天的,就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不行。他们觉得孩子只差几天,如果没有跟同龄的孩子一起入学,就感觉自己的孩子被抛弃了。于是,他们到处托关系找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赶上这一趟车,正常入学。
但是,现在的学籍都是联网系统,如果年龄不够,根本无法入学籍。于是,跟其他孩子一起入学的希望也就成了泡影。
这些家长心里对“一刀切”式的入学年龄,颇有微词。特别是那些认为自家孩子聪明伶俐的,更是愤愤不平。
早上学还是晚上学,以孩子为本
其实,我们都知道,早上学还是晚上学,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看。
比如,王女士家的孩子,活泼可爱,聪明能干,但是年龄比入学规定的年龄差了不到一个月。王女士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一样,在9月份就能背着书包上学去。孩子也天天盼望着,跟幼儿园大班里的孩子一样,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
结果,因为年龄问题,孩子没有如愿上学。可怜的孩子每天撅着小嘴,看着幼儿园大班的同学都高高兴兴地跨入小学的校园,心里很难过。家长只好安慰孩子,再等一年。
另外一家的情况则相反。吴女士的儿子,是8月出生的,正好可以赶上入学,按理说应该觉得庆幸,但吴女士却高兴不起来。原来,她的儿子个子矮,各方面发育比同龄孩子要迟一点,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表现出差异。
比如,幼儿园开展活动,跳跳舞,唱唱歌,别的孩子都能跟上趟,吴女士的孩子却只能跟在后面“打酱油”。孩子的表现让家长很是着急,这要是上小学,肯定会拉下更多。家长心里想,要是能迟一点上学,说不定孩子会发育好一些,这样就不会太吃力。
早上学还是晚上学,弹性标准好
有资料显示,70.9%的家长希望自己孩子在班级学生年龄中居中。59.9%的受访者希望出台符合当地儿童实际情况的入学年龄细则规范。
“非适龄”儿童入学现象,说明了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更高了,并非坏事。在入学日期方面,我们建议家长不盲目跟风,调整焦虑的心态。
目前,已经有专家建议,设立弹性入学制度。有专家认为,可以在合适的时机,修改《义务教育法》,让孩子弹性入学,不要纯以年龄界线为硬杠杠。也有专家提出,入学时间应该“因人而异”,要综合孩子在幼儿园的语言、身体协调、待人接物能力进行判断。
实际上,“6周岁入学”的年龄界线不是随便定下来的,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但是所有的规定,都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而更新。
当然,弹性入学可能在执行上会带来新的矛盾和困难,具体怎么操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对于孩子的入学年龄,你怎么看?欢迎进一步讨论,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