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感到束手无策。越是希望孩子懂规矩,孩子越要破坏规矩,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犯错,先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孩子要么充耳不闻,要么依然我行我素。
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拿出最后的杀手锏——惩罚。因为这可以立即制止“搞破坏”的发生,是立竿见影的方法,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惩罚背后会造成哪些影响呢?
幼儿园家长有一天跟我说了一件事:
亮亮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有一天放学回家,妈妈在厨房做饭,没时间陪他玩,他就自己东翻西翻,他找到妈妈的口红,涂到了墙上。妈妈看着雪白的墙壁被涂得面目全非,口红也折断了,气不打一处来,打了他一顿。
过后妈妈很后悔,还抱着亮亮哭了!可是,过了几天,妈妈发现他又故技重施,用水彩笔把墙涂花了,妈妈这这次又打了他,并且罚站……
一孩子犯错的原因是什么?
1孩子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没有达到,对于成年人的话没有正确的理解。
2孩子也是在寻求一种归属感和价值感。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当我们看到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究归属感和价值感时,就知道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3孩子犯错,恰恰就是他们不会运用正确方式去表现的结果。
二当心背后的结果
做出惩罚的举动,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孩子,都是一种伤害,只是这种内心的伤害看不见、摸不着。
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形容一下自己是什么感受?
惩罚是最看似最简单、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短、平、快。但是我们往往看不到后果是什么?
孩子往往心里会有这样的感受:他们根本不爱我,我一定要找机会证明给他们看,我要让他们看到一个更厉害的结果!
或者是,以后再做这样的事,我会更小心,别被发现了。
他们不会意识到自己内心想的是什么,但是,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就是个“坏孩子”,并且在以后做事的时候,朝着“坏孩子”的方向做。
2关于家长的感受:
家长们会说:“孩子实在太让我生气了!”“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我打完孩子也后悔。”
那么是什么让你的情绪怒不可遏?这跟我们的大脑构造有关,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接通的是爬行动物的“原始脑”,选择的方式就像动物受到攻击,要么是直接应战,或者逃跑。
3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再处理事情。
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要先学会冷静下来,不在情绪最激动的时候处理事情。等情绪平复后,能够冷静下来用理智大脑工作时,再处理和解决问题。
毕竟每个孩子都是妈妈心头的宝贝,谁都不愿意做出惩罚,我们只是想通过教训,让孩子记住,却不知道这样只是治标不治本。
三我们应该怎样心平气和地管教孩子?
大家一定想知道,我们心平气和的跟孩子说话,孩子会记住吗?代替惩罚的办法有哪些呢?
1想出一个办法请孩子帮忙。
“让我们一起出一个主意”“我知道你能想出好办法。”
孩子的特点就是希望自己被重视,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