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认知的改变,人们逐渐意识到学前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开端,也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更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以及社交能力的“黄金期”。
基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发展学前教育在个体成长和国家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重视,教育部近几年的工作计划中不断提及学前教育,对当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学前教育的教育质量。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在稳步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是数量和质量均不达标。就国家层面来讲,学前教育经费不足,“入园难”、“入园贵”是最常见的问题,特别是乡镇地区、偏远地区的幼儿园数量不足,公办幼儿园较为稀少,幼儿的整体入学率偏低。
就社会层面来看,非法办园、无证办校的情况较多,多数无证幼儿园并未经审批注册,教学质量低下、教师层次不齐,甚至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家长因无法辨别其“真面目”,导致孩子受到伤害。
幼儿园将发生巨大变化,预计实行“新政策”,家长一致同意!
从教师层面看,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险等没有一个标准,导致优质教师不断流失。并且由于缺乏政策支撑,幼儿园教师的编制问题无法解决,其发展空间受限,薪资水平很低,有些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才两千多。
据家长们反馈,在大城市里,外来务工子女无法享受公办幼儿园的资源,并且城市地区的公办幼儿园学位不足,而民办幼儿园的费用又过于高昂,有些一二线城市民办幼儿园每个学期的学费甚至高达上万元,家庭经济负担实在是大,就连生二胎都得止步于此;而有些落后地区的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不高,导致部分孩子无法就读。
基于以上种种问题的考虑,广大家长们呼吁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阶段,并在国家的支持下创办更多的公办幼儿园,统一规范幼儿园的创办、治理标准,避免个别幼儿园乱收费。可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家尚且无法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中。
针对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其实已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于年作为工作要点并给予解决措施,相关细则会于今6月份陆续落实。
年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可概括为十个字——“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目的就是建设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达到从量到质的转变。
据了解,为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推动各地以县为单位,增加流动人口片区以及乡镇地区的幼儿园数量,各地形成以公办性幼儿园和惠普性幼儿园为主,民办幼儿园为辅的新制度。
简言之,明确到年,要达到3个百分比数字,依次是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惠普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以上、公办幼儿园的幼儿占比达50%以上。
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水平,公办幼儿园的教师招聘标准将会逐步提高,只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才能成为幼儿教师,且必须拥有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与此同时,公办幼儿园的整体服务、教学品质都要有相应的标准,以此打消家长们的担忧。
对于民办幼儿园乱收费、收费不透明的现象将会重点监督,并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及时处理家长们举报的各种行为。另外,相关部门要做好辖区内无证幼儿园的摸底排查工作,详细了解师资、房屋、设备、安全、卫生等信息,并通过网络媒体、社区宣传等方式提高社会对非法办园治疗工作的认识,并引导家长远离无证幼儿园。相信通过以上举措,便可以有效提升幼儿园的治理能力,达到依法治教、依规办园的目的,进而不断提升学前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另外,教师是学前教育的“重点”,在全面提升幼儿教师质量的同时,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要所提升,特别是加快解决编制问题,对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应施行同工同酬的待遇,这样才能稳定人心,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使得学前教育稳步持续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希望以上具体改革措施可以落实到各处,在提升幼儿园的整体质量和数量后,解决每个孩子的入园需求,让其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并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