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看温州客户端
六一前夕,记者采访了四位不同年龄的人,让他们聊聊记忆中的六一。
冯煜哲下半年上小学
每年六一,爸妈全程陪伴看电影、吃大餐、逛商场
从一周岁半上早教课开始,冯煜哲每年都参加六一儿童节活动。爸爸妈妈全程陪伴,比如亲子涂鸦、一起做个手工花瓶、游园活动等。结束后爸爸妈妈会带他看电影、吃大餐、逛商场。
今年六一,妈妈送的礼物是一套数学练习题和一套爆裂飞车玩具。“两个礼物我都很喜欢,最近数学不是特别好,多做数学题,对我有好处。“冯煜哲说。
冯煜哲生活丰富多彩,平日幼儿园会隔三岔五举行趣味活动,课外还有轮滑、钢琴、写字3个兴趣班。今年暑假,他妈妈有意再给他报舞蹈、游泳两个项目,增加气质和能力。
李亨瑞安桐浦镇中心小学老师
那个六一节收到一本画册,爱上画画一直没放下画笔
除了是数学老师,生活中的李亨还是绘画高手。六一儿童节前,她准备了30余幅画,为班里的孩子们布置画展。
李亨说,上世纪90年代,她上小学时的一次六一儿童节,收到一份礼物是一本画册,里面全是动漫人物,这让原本就喜欢看动画片的她爱不释手。从那以后,她开始喜欢上画画,而且凭借兴趣一直没放下画笔。
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校长周国平发现了李亨绘画才能,便建议她为学生办一次画展。李亨说,回想起当年六一儿童节收到画册时的快乐,她便答应了。“我希望能给孩子们做个榜样,让他们在节日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能够坚持下来。”
熊璐小时候如今熊璐是少年宫乐器负责人、古筝专职教师
遗憾没收到过六一节礼物,或许每个80后都是这样
熊璐从小在少年宫熏陶下长大,毕业后回到少年宫任职。她说,在她那个年代,多数孩子处于“放养”状态,父母对学习、艺术能力的培养没那么重视,也没什么仪式感。说起儿时游戏,熊璐举了几个例子,女孩子玩得最多的是跳皮筋、系红领巾、抓沙包、游戏棒,都是几个小伙伴一起玩。
对于六一儿童节,熊璐印象中曾在少年宫弹古筝演出。她唯一的遗憾是没收到过礼物,身边的80后大多都是如此。或许,每个80后都欠自己一份儿童节礼物。
陈可可温州市第三幼儿园园长
难忘少年宫的游园会,游戏积分可兑换零食
陈可可回忆,上世纪80年代自己在纱帽河小学念书,那时儿童节,学校会组织开展游园会。有时学校还会发游园券,到文化宫或少年宫参加游园活动,游戏赢来的积分可兑换零食等奖品。
“现在幼儿园和家庭软硬件条件的改善,以及孩子们能力的不断提升,是以前不能比的。”陈可可说,从前,孩子们都是独自参加游园会,而现在讲究“家园共育”,家长也更主动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游戏创意也越来越多,大班带小班、六一玩水节、美食节、电影节等形式,而且很多活动都是孩子们设计的,真正体现“我的节日我做主”。
(原标题:《童年是五彩的,看这四位不同年龄的“小朋友”聊记忆中的儿童节》,原作者戴玮刘君眉。编辑林如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