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是很多人羡慕的事情。但要谈到学习英语又是很多人头痛的事情。中国的英语教育从少儿英语一直到大学英语,主要目的就是应付考试。
英语在中国是一门必修课。特别是高考英语让很多考生由于英语成绩不理想错失上好大学的机会。学理工科的男生普遍英语都比较差,英语又是高考必考科目,占的比重也很大,因为英语考试失利耽误的人才不计其数。
高考通过了好不容易上了大学,英语四级是拿学位的必要条件。要想本科保研英语必须过6级,英语专业必须过8级。英语的恶梦一直如影随形。学习英语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到底有没有必要把英语作为高考和考研的必考科目了?
学英语有没有用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很明确地,学英语肯定有用。但大部分人英语学习的方向应该是口语和听力,非英语专业完全没必要把英语作为必考科目。很多小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一直学到大学毕业,学了十几年的英语长大后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根本用不上。学十几年的英语付出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仅仅就是为了几次重要的考试,付出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
日本是一个科学与经济都很发达的国家,日本大学里英语不是必修课。获得年诺贝尔奖的日本理论物理学家——益川敏英,他完全不懂英语。他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用的都是日语。不懂英语,一样能从事科研工作并且还做出了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如果日本大学要求必须要英语过级可能他就拿不到诺贝尔获,他要花更多的时间学英语,花在物理学术上的研究的时间就变少了,如果英语学不好可能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拿奖了。
北京大学有一个数学博士,科研成就非常大,学术造诣也很深,但一直在北大只是一个副教授。他曾经坦言:自己迟迟不能转正教授的原因不是个人能力不行,也不是学术不行,是因为他英语水平不行,他的英语水平一直达不到北大评正教授的标准。这样一位数学泰山北斗也被英语耽误了前程。
现在很多学生家长把学英语当成一种炫耀的资本。觉得在中国能说英语就很了不起。花重金培养自己的小孩从小开始学英语,小孩一说话就是半中半英的,家长就觉得很有面子,很有成就感。小孩子学英语最多只是一种兴趣,以后要是不出国或者不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英语根本没用。在中国工作生活和中国人说话就要说中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现在国外很多人都开始热衷于学习中文。俄罗斯把中文加入高考,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儿女全部都在学中文。
清华大学有一位校长叫梅贻琦,当年他和一个从法国回国的留学生谈话,那个留学生为了显示自己从国外回来,一开口就用法语和梅校长说话,梅校长对留学生说:“对不起,我不懂法语,我们还是用中国话说吧。”后来这个留学生从别人口中打听到原来梅校长对法语、俄语、英语都非常的精通。在中国就说中国话,没必要说英语,外国人来中国发展要么自带翻译要么自己学习中文。
记得前段时间在上海有一个中国警察要查一个外国访客的护照,开始外国访客不太愿意,中国警察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告诉他中国海关的相关规定请他配合,同时还提醒外国访客:这是在中国,我说英文是出于对你的尊重,我完全可以和你说中文。
在中国可以全民学英语,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学好英语可以更好地与外国人交流,从事英语相关的工作、阅读外国的书籍。但把英语作为所有人必考的科目有些不合理,我们可以学习英语,但不能让英语考试成为成才路上的挡路石。学以致用,将来有用到英语的人就好好学好好考,将来用不上英语的人把英语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就可以了。
中国学过英语的人很多,但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很少,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语言环境,在中国和别人说英语显得很另类,在中国一线城市都很少有说英语的更别说其他小城市了。学了英语不去说,不去用,时间久了就都忘了,等于白学。语言一定要经常用才会精通的。
我支持全民学英语,也清楚地知道学英语肯定是有作用的。但是把英语作为所有人高考、考研、评职称等必考科目会埋没很多人才,浪费很多时间。我们完全可以用大量学英语应付考试的时间去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创作、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