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幼小衔接班的3个关键问题,这篇文章

我的一位朋友是大学老师,从小就是学霸,学习对她来说从来就不是难事。在养育孩子方面,她认为孩子有一个开朗的性格和快乐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她的计划是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到了一年级再开始发力。

可没想到到了一年级,好日子就过完了,三座大山压下来了。

第一座大山就是课堂纪律,上课时还是延续在幼儿园的习惯,开心了就大叫,坐不住了就站起来伸懒腰。

第二座大山就是学拼音,一年级的老师教课速度都比较快,26个拼音没学完,26个英文字母就来了。经常是孩子哭得“撕心裂肺”,自己气得“七窍生烟”。

第三座大山是写字,之前完全没有学过规范写字,但到了一年级,老师却要求字迹工整、书面整洁。

辅导孩子作业时,真是心力交瘁

这是《好孩子,是教出来的》一书中的一个小故事,想必这个场面,上过小学一年级的家长都深有体会:

每天回家写作业的时候,你在一边吼,孩子在一边哭;磨磨蹭蹭两个小时过去了,一看一个字都没写,一问三不知;虽然自己上班已经很累了,但还是不敢错过班级群的任何一个信息,害怕由于自己的疏忽而让孩子第二天跟不上进度按理来说,一年级的学科知识,应该是整个基础教育中最简单的。但为什么,一年级家长的焦虑却并没有减少呢?

正如开头的那个故事所讲,其实一年级的孩子,最先遇到的困难,不是学科知识有多难,而是因为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而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适应小学的环境等等问题。

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到,中国幼小衔接的焦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社会问题,这个局面不是一两个因素造成的,而且家长的焦虑思想也很难一时间转变过来。

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在焦虑孩子的一年级能不能平稳的度过,所以催生了“幼小衔接”这样的学前教育班。幼小衔接,指的是儿童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发展的过渡时期。

对于幼小衔接,有家长趋之若鹜,也有家长嗤之以鼻。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在正式上小学时,由于学的是自己已经会的内容,没有新鲜感,所以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那么幼小衔接到底有没有用呢?到底需不需要上呢?如果需要,我们需要对比哪些因素呢?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不妨和我一起来读一下《好孩子,是教出来的》这本书。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01幼小衔接最重要的作用,是为了更好的衔接和过渡到小学生活

进入到一年级,意味着孩子正式进入到基础教育阶段。所以需要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更长时间的保持专注力、爱上学习这件事。

但因为一年级和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大不相同,所以很多孩子从幼儿园以自由自在的游戏为主的学习方式过渡到一年级的分科、系统的学习方式时,便会觉得很受拘束。如果这时老师再加以批评,很可能孩子的积极性就会大受打击。

当孩子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再加上知识的大量堆积。我想,即便是我们成人,也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更何况是一个刚换新环境的孩子。

这个时候的幼小衔接班,更多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能够好好坐在椅子上做作业;培养好的阅读习惯;练习握笔姿势等等。

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很重要

颜萍老师在《好孩子,是教出来的》一书中说:“上幼小衔接班最大的意义在于,孩子从心理上适应了学习的节奏,在生活上适应了正常的学习规律,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够跟紧老师的教学进度,有能力去配合老师思考进阶的拓展内容。”

在幼儿园,老师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可能没有太多的课堂观念,也没有很明确的分数观念。但到了一年级,分数就成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我们这一代家长可能很熟悉一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当年被分数支配的恐惧,应该到现在还能列举一二。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无可否认的是,分的试卷,比59分的试卷,更能让孩子信心大增。

如果孩子一开始就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就可以平稳的度过这兵荒马乱又至关重要的一年级。

孩子习惯好,家长越高兴

02幼小衔接班一定要报吗?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幼儿园什么都不教,但一年级却开始拼命灌输,不上幼小衔接班,孩子的学习和阅读习惯去哪里养成呢?

我们并不是说幼小衔接班就一定要报,回到幼小衔接班的意义上来说,假如你的孩子有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专注力也很不错,那么,让TA完整的度过一个快乐的幼儿园时光也是不错的选择。

因此,上不上幼小衔接班,我们大可不必那么焦虑,先仔细的观察观察自家孩子,有没有必要去报幼小衔接班。

先观察孩子的实际情况,再去衡量要不要

首先,摸清楚自家孩子的真实情况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到底学习了一些什么?孩子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有哪些欠缺?生活自理情况怎么样?与同学们相处得怎么样?

首届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卓立认为:家长每天至少需要花30分钟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