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男子杀子骗保与安福幼儿园事件,谁能为

年,张科出生在重庆市南川区,从小不爱学习的他,早早的离开校园步入了社会,闲散的他,在社会上多年的闯荡并没有让他变得富裕起来,面对事业的不如意以及眼前10岁的儿子,生活的重担似乎快要把他压垮。于是,他选择了逃避。

年,正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大批年轻人进入直播行业。就是在这个时候,内心极度空虚,讨厌现实世界的张科,在偶然一次打开直播软件后,面对声音甜美,温柔可人的女主播姬某,他沦陷在了网络的虚拟世界里。随着他与姬某“感情”日渐深厚,可能他发现原来姬某的“生活”并不如意,反而生活的苦不堪言,姬某不断向张科“借钱”,作为护花使者,张科也一直满足姬某向他借钱的要求。

本就不富裕的张科,经过不断地打赏,此时不仅负债累累,可能还会因为自己的穷困潦倒失去眼前的“姻缘”。迷茫的他,不知从什么地方听到了“骗保”这两个字,于是他将手伸向了自己的儿子,年仅10岁的孩子。

年12月21日,成功给儿子购买了保险的张科,将儿子骗到南川区南平镇红峰村矿场区的围墙外,使用捂压口鼻的方式,亲手将自己的孩子杀害。之后,他将儿子的尸体推下悬崖,制造儿子意外坠崖的假象,第二天上午,假装刚刚找到儿子的张科站在尸体旁边,拨通电话报了警。幸好,自作聪明的他并没有蒙骗过关,终于,他得到了应有的制裁。年7月27日,经法院判决后,罪犯张科被执行死刑。

在张科被执行死刑的10个月前,吉林的董女士已经到了要给肚里的宝宝做唐筛的阶段了,医院准备做唐筛,但是当时的妇产科大夫赵主任告诉她可以做无创DNA,这种检查要比唐筛的准确度高很多,于是董女士听从了医生的建议,交了多元的检查费用后前往采血点采血。

一个月后,医院取结果,检查报告上显示为低风险。可在年4月份,董女士生下她的儿子42天后,医院儿保科为孩子做体检时,医生却告诉她说她的宝宝有些唐氏综合征的表现,建议她再做一下检查。于是董女士又为他的儿子重新做了一份检查,20多天后,检查结果出来了,她的儿子被确诊患有唐氏综合征。

可是,医院明明已经做过无创DNA,显示为低风险。于是她找到了东辽县的赵医生,赵医生说会帮助她联系保险方进行赔偿。不久之后,董女士拿到了赔偿合同,可是合同上并没有保险公司的公章,是一个业务员和她签的,赵医生解释说这位业务员是第三方的送检公司,可当40万元到账的时候,汇款方却是这位业务员,再联想到之前缴费时,赵医生让董女士直接将钱交给赵医生,董女士更加疑惑了,于是她找到给她做化验结医院,官方回复说并没有在系统中查询到董女士的相关信息…

很明显,董女士的无创DNA从检查一直到理赔,整个流程都是漏洞百出,第三方检测公司也声称公司中并没有该员工,而当初低风险的检测报告出医院称他们并没有为董女士进行检测,报告也并不是他们院方出具的,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还要等官方的调查结果。可是,即便是查到了真相,又能怎样,已经出现的错误无法弥补,一个家庭就这样被伤害了。

健康的孩子被亲生父亲残忍杀害,渴望生儿育女的父母被无良的人员坑害,这个社会的部分人士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他们的魔抓已经伸向了年幼甚至还未出生的孩子。

年8月3日,在江西省安福县,外出打工回来的刘小辉,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戴着鸭舌帽和口罩,手里拿着器械进入了当地一家幼儿园星熊,造成了3死6伤。该幼儿园是一家私立幼儿园,暑假期间由于家长上班,所以幼儿园成立了暑期托管班,而刘小辉是冲进幼儿园里面行凶的,可见幼儿园的安保存在严重的问题,才能让坏人有了可乘之机。目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捕,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基于人性的复杂性,社会上的危险并不能根除,至于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讨论,我个人认为人之初,并无善恶之分,关键的问题点还是在家庭的教育上。

前些日子同样发生在江西南昌的一件虐童事件,小姑娘不过6岁,却经常被继母毒打,这次被爆出来是因为小孩不堪继母毒打,跑到邻居家躲藏,当邻居看到孩子时,孩子满身是血,脸上都被打的皮开肉绽,而孩子的亲生父亲在此时却不知所踪。

难以想象,从小经受这样遭遇的孩子,长大后的性格会发展成为什么样,有很大可能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幼年时期的不幸遭遇或不当的家庭教育,会伴随其一生,在某个不经意的时间点,完成量的积累后,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将是不可逆的。考虑到这些,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父母,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庭教育并不是我们传统思维中的打骂、催促、爱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给我们提了更高的要求,育人必先育己,除了自身品德的修养之外,对于孩子的教育也需要掌握技巧,单纯的呵护也并不能起到正向的影响。

还记得青岛15岁女孩弑母惨案吗?据孩子陈述,她的母亲在生活中并没有对孩子严苛到无法理喻,相反的是,由于孩子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作为事业上的女强人在孩子面前表现的则是极致的温柔,对孩子的生活也是无微不至,孩子喜欢吃肉,母亲特意从内蒙、澳大利亚等地区买来给孩子吃,为了培养女儿,也给孩子报了美术、钢琴等辅导班。但是这样的爱,却令孩子感到窒息、压抑,在孩子心里,这是以爱之名的束缚。而孩子杀害母亲的想法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早有计划…

关于对孩子的教育,并没有实践性的方法论可以让我们参考。不过,我想我们可以在纪伯伦的《致孩子》一诗中找到答案: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并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这一路飞翔的箭,也爱那无比稳定的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