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早晨,广州番禺区钟村一所幼儿园门口发生了一起持刀伤人案件,男子王某砍伤5人,其中2人死亡。在被保安追捕时,王某用刀自残,随后救治无效死亡。
22日,警方通报称,47岁的王某有长期抑郁病症。目前,公安机关还在对案件作进一步调查。
因为性质恶劣,此事件发生后当天上午就登上了热搜。尽管王某作案动机尚不明确,但他作案的方式、地点唤起了人们对于几个月前贵州司机张某钢载着一车学生坠湖案件的记忆,唤醒了对于过去一系列蓄意杀人事件的恐惧。
年7月,贵州安顺司机张某因对拆迁问题不满,喝酒后驾车蓄意冲进湖中,致21人死亡15人受伤。
年6月,广西梧州一小学附近发生持刀伤人事件,致39人受伤。
年5月,济南,嫌疑人万某与母亲吵架后到商店买了菜刀,持刀砍伤2名儿童。
年1月,北京宣师附小校内20个孩子被砍受伤,嫌疑人被当场控制。
年4月,陕西米脂一所中学附近发生一起伤害案件,一名男子持匕首行凶致19名学生受伤,其中9人死亡。
年10月,一名39岁的重庆妇女持菜刀在幼儿园砍伤14名学生。
年6月,上海世外小学出现持刀杀人案,致2名男童死亡。
年5月,广东茂名一所小学外,32岁的男子廖某持刀砍伤7人,6名是小学生。
年3月,福建南平一男子持刀在一所小学外制造了惨案,导致8死5伤。
年8月,医院幼儿园发生持刀行凶事件,15名儿童和3名老师受伤。
公开案情显示的作案动机,要么是因为精神疾病,比如济南万某曾在-年间6次求医;要么就是蓄意报复社会的情况,有的是因为自己少年时代曾被同学欺负记恨学生(米脂伤人案),有的工作无着产生厌世情绪(上海世外案),有的恋爱工作人际都不如意,生无可恋(福建南平案)。
如果说前者是精神病人在病发被病症支配、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情况下伤人,需要反思我国严重不足的精神病治疗现状,并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进行预防;那么后者那种以报复他人和社会为动机的作案,犯罪学中称之为“无差别杀人案”,就很难预防了,对社会安全和公众心理造成的危害性也更大。
尽管无差别杀人案中的很多罪犯的心理状况也大都不太健康,但那与他们的人格特征有关,他们常常是偏执、冲动、报复心强、内心封闭、社会交往能力差,在社会上处于边缘化的人,屡屡受挫。很多人因此会非常同情这样的人,并因为同情他们去质疑其家庭教育、邻居老板和社会经济等外界因素,是不是那些刺激了他们使之成为一个绝望的人。
这种悲悯的质疑有时候是必要的,但有时候,只是人们内心自我安慰的需要。人们会认为如果一个人家庭平淡幸福,没有遭受太大的不公和挫折,就不会成为一个报复社会的人。而且只要人人都遵循、相信这一点,自己也就不会陷于身边会出现砍人狂魔的恐惧之中。
但世界和人性没有那么简单。年日本曾经发生过一起无差别杀人案件,凶手先是开车撞人,后拿匕首伤人,日本民众纷纷攻击凶手及其家人,凶手的弟弟在案发6年后因周围人持续的谴责和排斥自杀,母亲因罪恶感崩溃住院,父亲离职隐居。其实这一家人看上去也不构成培养一个杀人犯的家庭模板,而且因为杀人犯儿子,一家人都受到了终极连坐处罚,这是应该的吗?
责备家人不行,那怪罪更大的、更强的社会呢?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想法,尤其是感觉到如今在城市生存越来越困难,阶级跨越难以实现。确实,外部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刺激不可忽略,内卷的社会、挤压的机会会把人异化,特别是对主观道德感弱、落差感和仇恨心强的人而言,更容易产生莫大的勇气和报复行动力。
说白了,我们对于这类人群的了解还是太少,把他们定义为变态、判处死刑很简单,但要减少、预防人群中这样的人才应该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