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的雯雯在幼儿园的时候就不高兴,小脸一直板着,妈妈去接的时候,也没有像往常一样高兴地出来喊妈妈,而是拿着书包一步一步地往外挪,老师们太忙了,雯雯妈妈也不好当场就问孩子怎么了,就领着孩子回家了。孩子一路上比较沉默,妈妈怎么逗都不说话,到了家更是如此,一个人默默地玩玩具,显得特别失落。
雯雯妈妈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建议一定要让雯雯说出不高兴的原因,否则也没办法对症下药。雯雯妈妈就先给幼儿园老师打了一个电话,得知雯雯在幼儿园跟一个小朋友争玩具的时候哭了,可是当时老师也对他们进行了引导,后来也玩的好好的呀,没发现什么不开心的啊。雯雯妈妈挂了电话,就想从女儿那里找突破口。
她把女儿叫到房间,蹲下跟女儿说话,“告诉妈妈,今天有不开心的事情吗?”,女儿还是不说,妈妈就有点着急了,“你为什么总是不高兴呢?你赶紧告诉妈妈呀,小孩子就应该高高兴兴的,你总是这样到底是为什么呢?”,结果雯雯果然哭了,是被妈妈逼哭得,最后也没说为什么不高兴,这让爸爸妈妈郁闷半天。
第二天雯雯说什么也不去幼儿园了,问不出原因只是哭闹,爸爸妈妈就对她说,“你是大孩子了,幼儿园必须要去的,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除非你说出为什么不去幼儿园的理由”,说完就拽着孩子去上学了,一整天雯雯妈都提着心,恐怕女儿不适应,给老师打电话,老师说孩子情绪确实比较低落,可是原因不太清楚,除非她自己可以消化这些负面情绪,不然老师和家长都没有办法。
对于雯雯这种情况,明显是在幼儿园受到了挫折,可能是孩子表达能力有限,有可能是孩子不想说,对于雯雯的这种情况,爸爸妈妈的引导方式明显做错了,逼问孩子不高兴的理由,坚持让孩子去幼儿园,这两件事都做的不太恰当,这也是理智父母最常犯的毛病,处理的方式太痕迹化,也太死板,最终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孩子的不良情绪并没有得到释放。那么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什么呢?
首先,如果孩子说出不高兴的原因,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并趁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疏导。可是如果孩子不想说出原因,爸爸妈妈就不要强行逼问,越是这样事情反而会越糟。正确的方式是有意地让孩子发泄这种不良情绪。如何发泄呢,绝对不是又哭又闹,而是通过找到孩子感兴趣的点,引导孩子的情绪往积极这一面来,让孩子通过其他开心的事,忘掉这种不舒服的情绪,缓冲他的不高兴,这就像有的人,在经受了很大的挫折后,会出去旅旅游散散心,借此疗伤,回来后就很快调整了状态,又接着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孩子也一样,用一种快乐的情绪覆盖负面的情绪,等孩子情绪好的时候,再适当地引导,孩子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其实父母可以从侧面了解孩子不高兴的原因,连续地观察几天,如果后面都没事了,可能孩子的情绪是突发情况,慢慢就会没事了。
再者,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要趁机了解,可以等孩子情绪好的时候再去。强硬地要求孩子必须去,这就是在拿规矩跟孩子硬碰硬,退缩的是孩子,跟着退缩的也是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孩子的负面情绪会越积越多,上面的引导方式不正确,就会直接导致下一点存在更多的问题,孩子的不良情绪总会有爆发的时候,其实跟父母处理问题太理智也有很大的关系。
太理智的父母不一定教育出好的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灵活的把握,不要上纲上线,孩子才会快乐地成长,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