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一年就撤出,孩子顺利读完小学初中,

今日,说陪读。

文章有“两大难得”:第一,前来分享经验的是一位爸爸。他在儿子普小一年级时开始陪读,只用一年多就撤出了,此后孩子独立上学,一直到九年义务教育结束。

第二,爸爸是一位爱学习、爱思考,对ABA、心理学能融会贯通的家长,且非常注重实践、细节,能透过表象看清问题本质,然后抽丝剥茧解决问题。本文,他分享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理念,并通过例子进行了阐释。

其中,爸爸的有些想法,可能也会颠覆你的一些认知,比如他认为,目前家长还不能强求普教老师一定要懂特教;也不建议家长长篇大论向老师科普自闭症,他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以及为了达到更好的陪读效果,家长怎样做更恰当,也是希望跟家长进行一个探讨。

下面,我们进入正文,听一听小R爸爸的讲述吧。

口述

小R爸爸

为陪读,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

小R四岁半在北大六院确诊,比较典型,去过机构,后来又进入一所融合幼儿园,上了大班和学前班,特别是学前班的幼小衔接,对孩子入学有很大帮助,在此也非常感谢幼儿园各位老师的付出。

我和孩子妈妈工作都比较忙,经常加班,孩子一直是姥姥带,也不和我们住在一起,“自闭症”这个词我都是头一次听到,但看着孩子和普通孩子之间的差距,意识到孩子不能独立上学,我们全家都很着急和焦虑,考虑到家长最了解孩子,能终其一生地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请保姆或老师可能会因各种原因断档,新老师交接也需要重新磨合。最后经家里协商,决定由我主要负责带小R,上学时由我陪读,我也在这时将重心转向孩子的教育。

小R年上小学,从年底开始,我开始自学特教知识,同时注重培养亲子关系。我会带孩子出去玩、上课,这个过程中,会运用学到的特教知识去解决问题,了解自闭症孩子的特点,自己的心态也在不断调整。在幼儿园还有幸认识了一位专业心理咨询师,除了对孩子进行专业引导之外,也教会我很多心理学知识,在我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择校时,我首先选择的是离家近的管片学校,我不在时老人方便接送孩子;上下学时间没那么紧张。

我在入学信息中如实反应了孩子是自闭症的情况,入学后也办理了随班就读,学校在接纳孩子入学的同时,也做好了充分准备——

?由教务主任亲自安排小R的入学;

?从六年级调了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当班主任,六年不换;

?班级的孩子人数最少,只有20多人;

?专门给我安排了各项事宜,便于我出入学校;

?学校门口的值班老师见到小R都会和他说话、聊天。

在入学沟通部分,总结一下有几点经验跟大家分享:

1.家长要提前了解招生信息,对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可去学校或教委相关部门进行咨询。

2.在和学校沟通过程中,既要说明我们希望进入小学的理由(管片小学、离家近、孩子上普小有更多学习锻炼机会、将来更容易融入社会等),也要倾听学校的想法。如,学校是否有对孩子安全等方面的顾虑,如学校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家长可以提出陪读,作为学校的选择之一。

3.和学校要进行诚恳的沟通,尽量不要通过教委等上级部门给学校施压。

家长和孩子如何适应新环境?

孩子到了新环境,会焦虑紧张,陪读家长更甚。所以家长既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又要引导好孩子的情绪。

我把情绪比喻为洪水,治理“洪水”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堵,二是疏。

?堵:好比修建水坝堵住洪水,是克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容易做到,小龄孩子主要靠外力辅助(包含下面的疏),但要在成长过程中帮助孩子建立并提高自控能力。

?疏:负面情绪持续积累,单靠修建水坝是不行的,如何把负面情绪宣泄出去?家长要保留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我喜欢打网游,这是我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法。

疏通情绪还包括但不限于喘息服务等方法,如回家后家人带会儿孩子,我可调整一下状态同时总结、思考学校的情况,这是学习提高的过程。家长与孩子的成长是同步的:“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家庭成员间应协调统一、相互配合,特别是父母之间的配合。在孩子的教育上应有主辅,不能多头管理,否则时间长了,孩子容易造成纠结、多面性等不利于成长的情况。

我主张谁带孩子谁为主,因为更了解情况。其他家庭成员可有不同的意见,可开会讨论,我会认真听取吸收,面对合理建议会及时调整,家庭成员之间达成共识后,要保持一致性;未达成共识时,也要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性(比如奶奶有不同意见,但在孩子问题上暂时回避、不说话等)。

说完家长的“适应”,接下来说孩子。

开学前,我就带着小R去学校门口参观,告诉他以后要在这里上学,带孩子认识并熟悉上下学的路程。具体进入学校后,我做了这些事。

01帮孩子尽快认识班主任、各科老师、同学

入学后要尽快帮孩子熟悉自己的班级、班主任老师及其他任课老师、同学,帮助孩子理解自己是学校的学生,是班级一员,要遵守校规,建立老师的权威(爸爸妈妈也得听老师的),帮助孩子逐步理解和建立“我是xx学校的学生、我是xx班级的学生”等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自闭症孩子记不住人,名字和长相对不上。小R能认识班里的老师/同学,我用了几种方法:

①抓住上学和放学的机会,让孩子和老师、同学打招呼、问好、再见,辅助孩子认识更多同学/老师。

②班主任利用课间,让班里的孩子围成一圈,每天拉出两三个孩子,让小R说出他们的名字。这个做法我们不能强求班主任,也可以跟班主任沟通,每天放学后,让孩子跟5个同学以叫名字的方式打招呼,每天切换不同的同学。

③在班主任同意的情况下,给班级的孩子拍一点照片,回家以后让孩子认。

02按学校规定要求孩子,家长要以身作则

引导孩子遵守学校的各方面要求,如学校要求穿校服和白球鞋,那就不能只穿校服不穿白球鞋、上课不下座位、做操不出队等。

考虑到自闭症孩子的问题行为形形色色,我对孩子行为的引导分为三类:

①会影响他人的,必须马上纠正。

如,不能接受打下课铃了但老师还拖堂;不能接受音乐课突然换成数学课;天气很冷,但还要开门窗等。

②现在不会影响他人,但将来会影响的,有条件应立刻矫正,没有条件可稍后或创造时机解决。

对这一条我的判断是,同一件事放在孩子15-18岁,相同的社会环境是否可以接纳。如,小男孩3岁进女厕所可以接受,但15岁了就不能接受了。

③不影响他人的,稍后处理,或者可以不处理。

比如孩子上课在桌子上趴一会儿,只要不影响他人,就放宽一点。

学校的活动尽量都参加,比如在运动会中只是一个观众。包括各种考试,参加活动的过程既是体验也是锻炼,其中包含了孩子的认知、遵守校规、模仿等各种能力。

引导孩子和同学们保持同步,这是融合教育里很重要的部分。

我记得,孩子一年级举行少先队员入队仪式,进行到一半时天下起了小雨,小R就想打伞。我说:“你看,老师、同学们都没有打伞,我们是不是和同学老师们一样,也不打伞。”

通过引导,小R没有打伞,和同学们一样淋着雨完成了整个仪式。不过也要考虑谱系孩子的特点,比如有触觉敏感的孩子不能接受淋雨,可以先打伞,回家后通过洗澡、游泳等方式逐渐脱敏。

03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