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谈双减旧宫实验小学校长孙唯做好幼

孙唯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旧宫实验小学校长

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扎实有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一年级幼小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在教师学习培训、学生入学教育、教学课业辅导、家校沟通协调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相应策略。

一、学习培训,为科学衔接做好准备

开学前,幼小衔接领导小组制定了《幼儿园向小学科学衔接的工作方案》,讨论和细化了幼小衔接的具体工作。首先,统一组织一年级全体教师学习教育部《指导意见》,组织讨论及分享幼小衔接工作内容,让教师将学到的经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其次,召开教师座谈会,帮助教师了解儿童在学龄前的受教育情况,将小学的教育方式与幼儿园教育方式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幼儿园孩子的特点,及时调整一年级的教学管理方式,创设包容性和知识性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再次,系统梳理出入学教育、开学典礼以及开学适应性学习生活的详细计划和工作流程,让每一个新教师反复演练,充分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

二、入学教育,促进良好行为养成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们学习生活方面的一次飞跃,更是人生历程中的一次转折。为让孩子们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学校从环境适应、管理适应到心理适应入手稳妥推进幼小衔接。

入学初期,注重消除学生对校园的陌生感。学校创设与幼儿园相近的班级环境,教师允许学生适当携带自己喜欢的图书,增强心理安全感;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环境,知道食堂、卫生间、校医室等重要场所位置;开展小游戏,帮助学生熟悉老师、同学并与他们建立伙伴关系;户外活动区域提供适宜的体育器材和游戏材料,张贴温馨的图文提示,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环境。

入学中期,着重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要求学生按照作息时间有规律的开展学习生活,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独立穿脱衣服、收拾书包文具等。同时,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儿童理解班规校规;通过对学生坐、立、行等行为规范训练,引导学生做事专注,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形成。

入学后期,聚焦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培养学生责任意识。通过开展趣味性、挑战性、合作性的集体活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学生安排小任务,并鼓励指导他们认真完成,引导学生理解集体荣誉感,从心理认可自己是一名小学生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分辨是非,做了错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对学生进行坐、立、行等行为规范训练

三、学科启蒙,做好教学和课业辅导

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减缓学习的坡度和难度,让孩子慢慢完成从“玩童”到“学童”的角色转换。一年级教师精心设计教案,用具有童趣的情节把知识串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很轻松地融入学习当中。例如,数学教师把抽象的知识以具体形象的图片或儿歌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掌握知识。

“双减”政策出台之后,一年级学生在校时间比较长,国家课程结束后的这段时间给学生安排什么样的内容?这是学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