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孩子被老师批评,熊家长让老师低头认错,

北京皮肤科诚信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612100.html

今天送大宝上学,路上遇到和我同住一个小区的孩子小丽,小丽刚上一年级,她手里拿着一个玩偶,她姥姥解释说:“孩子刚上一年级,还不太适应,不愿意去,我就让她带个玩偶,哄哄她。”

之前,我对小丽一家人并不是很熟,因为前两天发生的一件事,小丽一家人成了小区里的“名人”,小丽因为上课说话,被老师批评,她的爸爸便找到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

“我家孩子在家里就是小祖宗,我们做父母的从来不批评孩子,孩子刚上学两天,就被老师批评了,吓得孩子直发抖,你们说这事该怎么办?”

由于小丽的爸爸不依不饶,批评小丽的老师没有办法,只能向他道歉。小丽一家人觉得替孩子出气了,就连老师都道歉了,感到很光荣,经常在小区里和人讲述这件事,我就不止一次地听到,大家听后,大都不作声,默默走开,或者礼貌性地笑笑。

小丽的家人很爱孩子,视其为掌上明珠,连老师批评都不可以。周国平说过,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但我认为爱孩子光有本能是不够的,本能是连动物都有的行为,作为父母,爱孩子更要有理性。

现在有很多育儿的书籍,都提到要给孩子爱与自由,一些年轻的父母很推崇这种教养方式。有一位90后的妈妈说,她小时候就是在父母严格管控下长大的,穿什么衣服,学什么兴趣爱好,交什么朋友,都被父母限制死死的。她很讨厌被父母这么做,她有了女儿之后,就希望女儿能自由的成长,不会给孩子过多地约束,她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爱的方式、方法不同,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呢?我们先来看几个生活场景:

场景一:

5岁的小勇坐在饭桌旁,撅起了嘴巴,因为爸爸往他的碗里夹了一些青菜,“我不要吃青菜,只吃肉和鱼,快给我夹走。”“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对身体好!”爸爸解释说,“哼!那我就不吃了!”小勇把碗一推,就离开了餐桌。

小勇的妈妈见状,忙跑过去,拉住小勇,小勇的奶奶端起饭碗,跟了过去,“宝贝孙子,咱不吃青菜,就吃肉和鱼,长得壮。”然后又扭头对小勇的爸爸说:“你干嘛呀,孩子好不容易吃点饭,你非要训他一顿。”小勇的爸爸赶紧给儿子道歉,妈妈将小勇抱起来,奶奶一口一口地喂小勇,才算作罢。

场景二:

我儿子上幼儿园时,班上有一个叫珊珊的女孩,一个月也去不了幼儿园几天,孩子一闹脾气,说不去了,她妈妈就在群里跟老师请假,请假理由五花八门:今天天气太热了,刮风了;孩子起床晚了;孩子想去游乐园玩;爸爸出差刚回来等等。

老师曾多次跟珊珊的妈妈沟通,建议她按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将来上小学有帮助,可珊珊的妈妈却觉得老师管得太宽了,不就是上幼儿园吗?干嘛那么严厉。去年珊珊读一年级,整整哭了半个学期。

场景三:

一位老人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站在斑马线上等红灯,小男孩突然看到马路对面有卖气球的,非要吵着爷爷过去买,爷爷说,等一会儿红灯变绿灯了,我们就过去买。

男孩不干了,又哭又闹,“一会儿他就走了,现在就过去。”老人拗不过孩子,就牵着男孩的手穿梭在川流不息地车流中,车辆见状都紧急避让,让人看得心惊肉跳。

以上三个场景,很具有代表性,分别是溺爱孩子,纵容孩子,不守规矩地爱孩子,这些家长,我们能说他们不爱孩子吗?他们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不知道这种爱到头来带给孩子的是伤害,熊孩子就是这样养成的。

年2月23日,重庆某小区内,一名男孩趁电梯里没有其他人,竟然冲电梯按键撒尿。不料电梯因此线路短路,电梯门打不开,按键灯狂闪,电梯灯也熄灭,男孩被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熊孩子?因为父母从小没有给孩子树立规矩,不懂得什么是规则,没有边界的爱是伤害,绝不是什么尊重与自由,任何尊重与自由都要以守规矩为前提。

无规矩不成方圆。若规矩是圆,那么,尊重与自由则是被圆包裹其中的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规则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秩序感的基础,不仅起着约束作用,更能让孩子获得安全感,让孩子明白别人对自己的期待,自己该如何去做。

如何给孩子树立规矩,让孩子懂得规则

父母与孩子的爱是以背离为最终目的的,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生活,独立面对这个世界,那么,就要让孩子懂得在这个世界生存的规则,给他树立规矩。

1.什么时候适合给孩子树立规矩

孩子2岁左右自由意识逐渐发展起来,进入自主探索时期,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经常会说:“我的”“不要”,以此让别人知道他想做什么。

此时,我们就应该给他树立规矩了,让他知道哪些事情是爸爸妈妈希望他做的,哪些是不希望他做的。

我家二宝两岁4个月,每天晚上睡前都要喝奶,有时喝过一次,还会闹着再喝,每次他睡前喝太多奶,晚上睡眠质量就不是很好。所以,我会告诉他“不可以”,他也会闹,然后我摸着他肚子说,“喝太多奶,会肚子疼。”

重复几次后,他每晚都喝一次奶,再想喝的时候,就会对我说:“妈妈喝奶,肚肚疼。”规矩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往往需要反复多次,考验父母耐心地时候到了。

2.制定规矩要灵活些,适当地听取孩子的意见。

给孩子制定规矩,不可能像上课的课程表一样,那么死板,时间也不可能限制地那么紧凑,要有一定地弹性,不然很难执行下去。

比如,我规定每周四、六晚上让大宝弹20分钟吉他,可有时大宝情绪不高,不想弹怎么办?那就让他选择什么时间弹,只要保证一周弹两次即可,这既尊重了孩子,也能将规矩很好的执行下去。

3.坚守底线,有些规矩不能破坏

经常听一些家长说,给孩子制定规矩没有用,坚持不下去,为啥呢?没有耐心,无法坚守底线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比如,孩子想玩游戏,之前你和孩子已经规定了规则,一周只能玩一次,这周已经玩过一次了,孩子想破坏这个规则,你怎么办?一开始你可能不同意,然后孩子就开始在你耳边磨叽,你受不了了,把手机丢给他,“去,一边玩去吧。”

规矩一旦被破坏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一旦让孩子尝到甜头,以后你制定的任何规矩,他都敢破坏。

总之,父母不能只有爱,没有规矩,没有规矩的爱将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