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带宝宝玩时,可能会发现他不合群、不懂得分享、甚至有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如果家长一时情急去责骂他,往往会把他“真实的心理需求”给堵回去,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也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今天也通过四个典型的问题,来帮大家梳理一下,相信看完今天这篇分享,你能更懂宝宝的行为语言,并且及时给出温暖的回馈。
一、孩子胆小、内向、不爱和小伙伴玩怎么办?
回答:目前这类情况在3-6岁阶段是比较多见的情况,一般都和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家长过于严厉、对孩子要求限制过多,对孩子照顾的过于精细,孩子的生活环境过于单一等。对于这样类型的孩子,首先从教养方式上需要一些调整:
1、不再把孩子当成温室里的名贵花种,让他多经历一些生活中的小困难、小挫折,如摔倒、碰伤、弄脏等;
2、让孩子多走出家门,融入同龄小伙伴的团体,在互动中学会与他人相处;
3、家里人不包办替代,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并给予肯定与鼓励;
4、妈妈适当让位,爸爸多多参与,让孩子更多地从男性身上获得力量与支持。
5、建立快乐、成功的经验,父母需要在鼓励和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妈妈可以给予孩子处理新问题的机会,在孩子有压力时和他一起去面对,给予他安全感,但是不要积极的去帮助孩子解决事情,过度操控感的妈妈会引起孩子的恐惧感。
6、在和孩子一起游戏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多鼓励他。不要因为他做的不规范或者不好就去取笑他。父母一定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其他的孩子比。因为这种类型的孩子对这样的比较情绪反应会很强烈,也许他不会表现出来,但是内心会受到伤害。
这几个方面的调整,能够慢慢改变孩子胆小、内向,不合群的情况,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困难强度也要循序渐进,所以父母不要因为着急,急切的给孩子制造太多太复杂的困难,强迫孩子去改变。
二、2-4岁的孩子爱打人,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回答:首先,父母不能对孩子的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如果孩子打人了,应立刻抓住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坚定地直视他的眼睛,让孩子感到自己错了,等他情绪平静后,再和他讲道理。
其次不要体罚孩子。当他打人时,父母千万不能用打孩子的方式来惩罚他,最好“冷处理”——把正在哭闹的孩子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哭完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多说,更不要向孩子过多解释为什么。当他情绪激动时,应避免出现越讲道理越僵,以至父母失去耐心的情况。
第三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反应。当孩子在家里打人时,父母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孩子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更不应主动逗孩子发脾气、打人。让他感受到,自己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的正常反应是什么。时间久了,孩子会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自然会有所改变。
第四积极的鼓励不可少。父母应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尤其是那些平时习惯打骂、呵斥、批评孩子的父母,更应注意自己的态度。鼓励能够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使他表现出积极、正面的情感,促进向上发展。父母应对孩子充满信心。
最后家长要注意,明知孩子自尊心脆弱,就不要拿他的弱点与其他孩子的长处相比;多了解孩子的需要以及独到之处,尊重孩子;让他担负一定责任,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经常说“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到,再努力一下”、“妈妈为你骄傲”之类的话,以此打开孩子的心扉,帮助他成长。
孩子发脾气时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爸爸妈妈应该先安抚孩子的心灵,让他(她)冷静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找出发脾气的原因。把事情的本质找出来,然后再耐心地教他怎么做,分析不对的地方。在孩子的情绪得到了安慰后讲道理,比一遇到问题就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2-3的孩子总是喜欢撕纸是怎么回事?
回答:2-3岁阶段,他们的手部动作渐趋精细,手眼协调能力也基本具备。当他们发现通过自己小手的动作可以改变纸的形状和发出撕纸声响时,会感到欢乐和惊喜,故而乐此不疲。孩子喜欢撕纸了,这就像学爬、学走一样,也是宝宝成长中正常的学习过程。宝宝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某些事物,从而满足新奇感。撕纸对宝宝来说,并不是一个破坏性行为,因为它可以给宝宝带来很多好处,但是宝宝撕书是不好的行为,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宝宝改变方式,用其他的东西替代撕书的行为。
爸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让孩子用小手揉捏彩泥制作各种造型的物品,给孩子准备小剪刀进行剪纸制作,等等都可以转移孩子撕书的行为,而且能够增进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在彩泥制作过程中,不仅能增加孩子的探索感官体验,还能启发孩子的创意思维,让亲子陪伴时光更加融洽。并且手指的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的广大区域,眼、手、脑的配合协调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所以家长务必要给孩子多动手的机会。
彩泥游戏指导:
2岁内小朋友,可以用手揉捏彩泥,撕扯彩泥。都是非常棒的感官探索体验。还可以将不同颜色的彩泥揉在一起,观察颜色的变化。2岁后,随着精细运动的发展,口欲期结束,更多的玩法被解锁。可以借助彩泥磨具,做出各种形状的物品,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制作“水饺”、“树叶拓印”、“彩泥画”等。
安全提醒:
给孩子购买一定要注意产品的安全性,毕竟是孩子小手要接触的,所以市面上三无系列的产品大家还是不要购买。我推荐培乐多的彩泥,因为我家孩子使用过,它的主要成分为:水小麦食用盐,在产品成分上更加安全,小孩子玩不容易过敏。
培乐多的彩泥的延展性好、可塑性强、不粘手,揉捏的时候比较方便。配套的彩泥工具质量比较好,宝贝用起来也是比较放心的。
四、幼儿园阶段3-6的孩子总是坐不住,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话,做事情总是分神,怎么解决?
回答:3-6岁阶段的儿童,好奇心比较强,并且因为他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和成人相比,他们的专注力时间更短。普通成年人的持续专注力只能有40分钟。一般来说,2岁的孩子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长度大约为7分钟,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到了6岁上学的年纪,一堂45分钟的课上,孩子集中精神听课的时间大概也只有15-20分钟左右。
这个数据并不完全绝对,但至少能说明,孩子坐不住并不能证明孩子就是专注力不够。而是要看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最好是通过专业的测评来诊断孩子的专注力水平。专注力也是我们通常提到的注意力的稳定性,对孩子而言,是指他们能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以及心理活动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并且持续一段时间不受外界干扰的能力;持续的时间越长,专注力越高。
专注力不足的问题在成人中更加普遍。专注力是一个人学习和做事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如果能在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如4~12岁)阶段开始,可以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把训练贯穿到游戏和生活中,专注力不足的问题就会得到改善和提升。
专注力游戏指导: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有利于提高专注力的活动和游戏有:走直线、走平衡木、搭积木、拼图、玩可以拆装的玩具、穿珠子、听故事、看图画书。
对于入学后的孩子,有利于提高专注力的练习有:视觉注意力训练,比如把字母从一行字符中圈出来、找图片中的细节不同;舒尔特方格;观察法:用45秒观察厨房,然后闭上眼睛,复述物品;视物法:仔细定时看一件物品,然后复述细节,形状、大小、颜色、各部件的不同等等。
安全提醒:学龄前儿童因为好奇心比较强,所以在玩串珠子游戏的时候,尽量选择孩子不能放入口中的大木珠,或者有造型的珠子来玩。给孩子购置拆装、拼插类玩具的时候,注意产品质量,不要有毛刺、尖锐的角等,以免伤害孩子的娇嫩的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