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和首都儿科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全国婴幼儿养育照护师第一期培训班”在北京开班。开班式以现场+网络视频会议形式举办,主会场设在北京,全国设10个分会场,来自全国多家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和婴幼儿养育照护机构的余人次参加线上开班式。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和首都儿科研究所于年4月共同启动了“全国婴幼儿养育照护人才培养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的课程编制工作历时9个多月,组织专家制定了培训大纲和规范化培训方案,课程共90课时,其中理论课60节,实操课30节,涵盖综合素养、基础理论、专项技能和观察与评价四大板块,由上百名健康、营养、教育、心理等多学科领域的国内权威专家精心准备、录制而成。课程采取线上学习方式,考核合格后,可获得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颁发的婴幼儿养育照护师岗位能力提升培训证书。学员对象包括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相关人员、妇幼保健机构及社区卫生机构婴幼儿照护服务相关指导人员、高职院校婴幼儿照护相关人员,以及社会上愿意从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其他人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原司长、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世琨在讲话中指出,如何实现婴幼儿养育照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托育服务新需求,是急需破解的新课题,婴幼儿养育照护高素质人才培养成为当务之急。为加快弥补这块短板,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和首都儿科研究所共同组织“全国婴幼儿养育照护师”培训工作,就是要发挥资源优势、开展高水准培训、强化能力提升、打造高素质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希望这套系统课程体系能够实实在在帮到基层,帮助学员全面提升知识素质技能,更好地服务孩子和家庭。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副司长沈海屏指出,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卫生健康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儿童健康事业发展,我国儿童健康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二是服务措施更加公平可及。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首都儿科研究所在推动儿童健康服务和学科发展发挥了行业引领作用。婴幼儿养育照护专题培训班,从行业指导和知识技能传播两个方面推动养育照护服务更加普及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书记刘中勋提出,首儿所作为新中国第一家以研究儿童卫生保健为重点的研究机构,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支持下,长期承担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科研项目,建立了全国儿童卫生领域唯一婴幼儿照护服务研究指导基地,成立婴幼儿照护服务研究指导中心。同时,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支持下,开展市级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暨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婴幼儿养育照护师第一期培训班正式启动,也体现了首儿所的公益使命与责任担当,今后首儿所将以儿童健康为中心,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以及相关适宜技术研究,推动人才培训与实训基地全面实施,为有需求的家庭和托育机构提供科学指导。
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婴幼儿养育照护专委会主任委员关宏岩指出:“全国婴幼儿养育照护师课程”以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加上实操训练课程,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婴幼儿发展的创新养育体系,进一步提升婴幼儿养育照护领域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用更科学的养育方式培养未来的孩子。
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婴幼儿养育照护专委会名誉主任朱宗涵提出,此次课程,遵循遗传和环境机制交互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发展的基本原理,构建了符合我国儿童发展的“自然养育”体系,目标是打造科学的养育照护标准,助力行业发展。
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中心儿童保健部原主任、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儿童早期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婴幼儿养育照护专委会顾问王惠珊细致全面地阐述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的重点任务。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办主任、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婴幼儿养育照护专委会秘书长王立华全面介绍了“全国婴幼儿养育照护人才培养项目-婴幼儿养育照护师”培训实施方案。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