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家长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还差,人生如棋,落子无悔,如今的每一个选择,都会给未来带来不同的结果。
其实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其实归根到底不是为了面子,而是为了让学生未来可以有尊严的活着,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为了生活而辛苦奔波。
“学前教育”真能赢在起跑线吗?学生上三年级后,问题逐渐浮现
现在很多家长已经把学生教育问题,但是当成了头等大事,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已经在为未来做打算,为了让学生能不输在起跑线上,学生幼儿园毕业,家长们紧接着就把学生们送进了学前班,开始接触小学一年级的课程。
其实我国这种现象早就已经非常普遍了,甚至已经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别人家的孩子都参加学前班,自己也会形成教育内卷,把孩子送进去,但是这样真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好处吗?
其实学前教育主要是以玩为主,学为辅,寓教于乐,毕竟3-6岁的学生想让她成天坐在椅子上,上夹板,也怪残忍的。这个年纪正是刚刚接触知识的年纪,主要是让学生在玩中,在快乐中发现兴趣。
但是超前教育的加入,其实就是把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加在学生的身上,其实一年级根本会不会学什么实质性真正有用的知识,主要就是拼音和百以内加减法,而且上学的前半学期,学习节奏也会比较慢,这个时间就是为了让学生们来适应校园生活的。
而超前教育让学生们在错的时间接触到知识,看似是让学生早一点开始学习,好像是对他有帮助,其实学生很有可能因此而厌学,因为上幼儿园的时候,学生们的生活节奏是很慢的,而且一玩为主,上学前班突然就开始上课了,很多学生回不适应这个变化,一旦处理不好学生们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很多学生看似在一二年级学习成绩优秀,是因为学前班时间就已经接触到了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到了三年级之后学生们开始真正的接触到有难度的数学知识了,成绩就开始下滑,数学学科是难度变化最大的学科。
学生们为什么一脱离学前教育的知识范围就会成绩骤然下降?就是因为很多学生并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好喜欢,也没有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很多还没有懂事的学生甚至还处于一个思想很幼态的状态,所以会导致成绩断崖式下滑。
学习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长跑,如果上来就会开始过度紧张拼尽全力,到后来一定会上气不接下气,甚至跑步下去了。家长们一定要清楚学生们每个学习阶段在培养什么,重要的不只是学习成绩哪个数字,更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和家长一起培养学生们的求知欲
都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领路人,学生们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是突然下滑,逃不出心态和学习方法两种原因,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摒弃之前传统的头悬梁锥刺股还有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是把知识有魅力的一面散发出来。
处于年少时期的学生们其实是对身边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帮助学生形成探究的精神,并且让他们能够独立的去为自己的疑问找到答案,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比较低,老师一定要及时的介入,保护学生们的好奇心。
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就比如教数学,不一定非要听生生的把公式定义讲给学生听,毕竟那些专业名词总是会涩难懂的,容易让人失去兴趣,老师可以把数学延伸到科学甚至是宇宙,让学生们感受到学科的魅力,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否对学习感兴趣,和老师有不可磨灭的关系。
家长也是一样。在辅导学生功课的时候,不要给学生们太强的压迫感,要用学生的语言和角度来考虑问题。
笔者寄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生涯都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它发展的着重点,这个规律是不能打破的,对于学生的成绩,家长也不要操之过急,不要拔苗助长,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
今日话题:你觉得超前教育的存在合理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