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可以实行无形的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文/老李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孩子会发现父母并不像他们想象中那样十全十美,而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他们对父母的失望感也就产生了。

父母的威信

稍大一些的孩子间,常常会互相攀比。一个说:“我爸爸会开汽车!”另一个会说:“我爸爸会开飞机!”……在孩子的心目中,自己的爸爸妈妈的本领是世界上最大的,父母的形象在他们的眼里是最高大的,他们并以此引以自豪。此时,孩子对父母的评论是夸张的、超乎现实的,因为他们生活经验少、接触的人和事都有限、同时,他们的弱小也使得他们企求强大的保护力量。

慢慢的,父母们发现,孩子越来越自言自语了,许多事情都瞒着父母还会和父母顶嘴或者你说你的,他干他的,还喜欢说“这你不懂”!开始瞧不起父母,父母的威信下降,这使父母很伤心.

这种现象很糟糕吗?不完全是首先,这说明孩子长大了,开始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他们开始摆脱盲日崇拜,能够把现实与理解区分开来了。事实上,任何人不是尽善尽美的,总是带有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和缺陷,希望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个虚假的高大形象的幻想是愚蠢的,那等于希望孩子永远不长大,永远依附父母。那么,父母的威信要不要呢?要!但必须是真实的威信。如果父母有哪方面不行或是做错了什么事,就要当面承认或和孩子商址解决的办法。

比如,有的孩子说别的小朋友家比自己家里干净整齐,做父母的就应该诚恳地说:“是吗?怎么干净法呢?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而不该听了这话感到不高兴,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硬说别人家不如自己家,断定孩子的话是不正确的如果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失望--父母怎么这样不讲道理。即使他们当面不说,心里也会产生反感,觉得父母不可信,和父母疏远起来,有话也不愿说了。明智的父母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用积极的办法去弥补这些不足。这样,威信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提高。当孩子和父母的意见产生分歧时,父母不该依恃父母的地位--“我是父亲(或是母亲),你该听我的”,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如果是这样,孩子会对父母失望。父母要让孩子尊敬你,而不只是怕你。敬重的感情要比受惩罚的恐惧有益得多。

从家庭到幼儿园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庭教育是否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呢?父母是不是可以完全依赖幼儿园了呢?不,家庭仍然是幼儿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教育搞不好,也会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极大的困难。家庭应尽力配合,尤其要做好从家庭跨进幼儿园的过渡工作,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一个新的环境。

①为孩子做好人园的物质准备

如给小被子写上孩子的名字或作记号,给孩子带上最喜欢的玩具,这样可以给孩子一种亲切感,减少陌生感。衣服要宽松、结实、耐脏,不要给孩子穿得像做客似的不要对孩子说:“当心不要把衣服弄脏了,”这会使孩子行动拘束,不能轻松自由地和小朋友玩耍。腰带、鞋子都要易系易解。

②特别重视入园的第一天

孩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和许多陌生人在一起,哭是难免的。父母应多陪孩子一会儿,想办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别的孩子的活动中去,第一天要按时接孩子,不然,放学时孩子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孩子一个个被接走了,会感到很孤独,第二天就不愿去幼儿园了。

③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如果孩子连着几天上幼儿园都哭,可以考虑上午去园下午回家。但这也不是最好的办法,比别的孩子少参加些活动,与同伴的共同语言就会减少,使孩子感到孤独。在开学初,父母要想办法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多接触,这样可以使孩子适应得快些。进过幼儿园的孩子,虽然适应得快,但老师、同伴、游戏的内容和方式都变了,也有个适应过程。

教育的手段越隐蔽越好

一个有责任心的、爱孩子的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然而,教育的效果却大不相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教育的技巧问题。教育的手段越隐蔽,孩子就越能接受,反之,孩子非但不接受,还会产生反感,尽管父母的用心再良苦,态度再诚恳,愿望再迫切。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手段比较有效呢?下面提供的方法可供参考。

①设计一个教育情境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最好不要直接地、公开地说道理,最好设计一个合适的情境,让孩子去完成一个感兴趣的任务,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设计一个教育情境,让孩子在活动中自己受教育,教育者“隐藏”起来了,孩子察觉不到父母在教育他,不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越大,自学心越强,不喜欢父母驱使。

②采用游戏方式

比如,要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就不要让孩子觉得劳动是个额外的负担,劳动是和游戏对立的,应设法使劳动和游戏结合起来。一个6岁的男孩,父母交给他的任务是每天晚上倒垃圾。可是有一天,孩子在楼下或院子里起劲地玩打仗的游戏,根本忘了倒垃圾的事。如果这时父母硬叫他回来倒垃圾,他一定会很不乐意。即使来了也会把嘴嘟得老高;更重要的是他会因此对劳动厌烦起来。聪明的父母应该这样做:”某某,接受战斗任务!”孩子抬起头来,爸爸接着下命令:”清除敌方阵地的垃圾,报告执行情况!”孩子多半会一本正经地冲过来。就这样,孩子和大人都挺满意,游戏没有避到破坏,孩子执行自己义务的习惯也得到了巩固。

③让孩子自己去理解

父母不要老是出现一副教育者的面孔,孩子喜欢通过自己接触事物来理解事物、例如,给孩子讲”说谎的孩子”这个故事,目的是教育孩子诚实,这个故事孩子能理解,就不要罗哩罗嗦附加许多道理这样,孩子会不耐烦,做怪脸,觉得你小看他。如果一件事孩子没有听从父母的劝告吃了亏,那就不要多利用这个机会教训孩子。绝大多数孩子是会领悟和接受教训的、况且,失败后的心绪肯定不好,再听一番教训,孩子更受不了,有可能出现对抗性行为。总之,父母不要长一张婆婆嘴,整天唠唠叨叨,而要尽量不露声色,实行无形的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编者寄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真正的教育正如这种好雨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当中就完成了对孩子的启发和开导。在教育当中,父母要尽量不露声色,做到实行无情的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今天的内容到这里了,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